船体开孔规则.doc

船体开孔规则.doc

ID:57215300

大小:1.73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8-06

船体开孔规则.doc_第1页
船体开孔规则.doc_第2页
船体开孔规则.doc_第3页
船体开孔规则.doc_第4页
船体开孔规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船体开孔规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船体开孔原则船体结构开孔规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船体结构开孔(含开口、切口)规则和补强形式。本标准适用于船长≥65m的钢质海船,其它类型的船舶可参照使用。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船体结构流水孔、透气孔、截漏孔、相贯切口及补板、型材、端部形状3开孔规则3.1开孔原则3.1.1所有开孔应有光滑的边缘和足够大的圆角,圆角半径为开孔短轴的1/10,且不小于30mm。开孔应远离切口和肘板趾部;高应力区禁

2、止开孔或避免开孔;高强度钢构件尽量少开孔,若开孔应采用椭圆形或相当形状;3.1.4开孔边缘不要靠近板缝,至少离开50mm;开孔与板缝相交时,孔边缘离板缝不小于75mm,见图1。图13.1.5凡船体结构上的开孔,都会影响船体结构的强度,因此尽可能不开孔。若要在构件上开设超过规定的孔或在特殊部位开孔,应事先与有关专业人员协商开孔位置,并应采取补强措施。3.2甲板开孔3.2.1舱口角隅各种类型船舶舱口角隅的形式及尺度,见表1。表1分类角隅形式及尺度备注杂货船强力甲板大开口的角隅为抛物线形或椭圆形(见图2a),不要求设置嵌入板。椭圆形角隅的长短轴比

3、为2:1,即l1:l2≥2:1或2.5:1,相当圆形长短轴应沿船的前后方向:(R)l2=Bh/20不小于305mm,不大于610mm;(R)l2≥Bh/20不小于300mm,不大于1000mm长短轴应沿船的前后方向;角隅处的钢级:L≤250m为Ⅳ级,L>250m为Ⅴ级其它形状舱口角隅一般要设嵌入板(板厚比相邻甲板厚度大25%以上,而且至少应增厚4mm,但不需大于7mm)。集装箱船主舱口开口角隅一般为圆角形,外侧Rmin≥300mm,内侧Rmin≥250mm(见图2b),近机舱处尽可能大;角隅为抛物线形,椭圆形或负半径的舱口角隅也将给予考虑;

4、主舱口线外侧的强力甲板上通常不得开任何小的开口。角隅嵌入板加厚为邻近甲板板厚的15%,在机舱舱壁处为25%,应不小于4mm,不大于7mm,向舱口边前后延伸≥1m。双壳体油船所有开口的角隅都应呈弯曲成圆弧形,边缘应平滑;甲板开口呈椭圆形,其长短轴比为2:1,长轴沿船长布置。散货船一般舱口的角隅为圆形,尺度要求可参照集装箱船,其圆角半径R2≥Bh/24≥300mm圆角处的权缝应避开圆角的弧线,以保证避开角隅的切点,舱口线内外的甲板板厚差大于12mm时,应设一平均厚度的过渡板。图23.2.2开孔限制和要求a)在船舯0.5L区域内的强力甲板上开孔,

5、其圆角半径为开口宽度的1/24(Rmin≥300mm)。如舱口围板为套环形式时,圆角半径Rmin≥150mm;b)管子和电缆穿过甲板的开孔,应避开舱口角隅和高应力区;c)船舯0.5L区域内强力甲板上的开孔宽度不得超过舱口边至船边距离的6%,其它部位甲板开孔宽度不得超过舱口边至船边距离的9%;d)当开口不符合长宽比2:1或高强度钢开口小于2~1.5时,应采用套环形式。3.3外板开孔3.3.1禁止开孔范围船舯0.4L区域的舭圆弧外板和舷顶列板圆弧形舷缘为禁止开孔部位,外板开口应避开上层建筑端点。3.3.2开孔要求a)海水吸入口和其它开口都应有足

6、够大的圆角;b)所有开口的布置应尽可能使肋骨、纵骨、舭龙骨的不连续性减至最小;c)所有开口及邻近尾楼(或上层建筑)前端的开口均应给予完全补偿,补偿加厚板尽可能采用嵌入板而非覆板的形式。d)货门(舷门)的开口应有足够大的圆角,且门的开口拟采用的补偿形式将予单独考虑;e)若外板开口不是圆形或椭圆形的,则开口角隅应为半径尽可能大的圆弧;f)在干舷甲板以下大于450mm或夏季载重水线以上小于600mm的范围内设泄水孔和排水管时,均应设置止回阀。3.4构件开孔3.4.1主要构件的开孔一般开孔的高度不应超过腹板高度的25%(双壳体油船为20%),且孔的

7、位置应使其边缘与面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腹板高度的40%。开孔的长度不应超过腹板的高度或次要构件间距的60%,取其中较大者,见图3;H≥B≤0.6lD(D1)≤H/4S≥0.4H图3b)腹板上开孔端至次要构件切口角隅的距离应相等,切口与开孔之间距离不要过近,应按表2设置。开孔应有光滑的边缘和足够大的圆角;为通过次要构件而开的切口(贯穿孔),应使其产生的应力集中为最小。切口的宽度应尽可能小,顶边应为弧形且具有尽可能大的角隅半径。腹板直接连接的范围或(补板)搭接的尺寸应足以承受通过次要构件传递的载荷。型材贯穿孔的形式可参见Q/GSIJ。表2mm序号

8、开孔形式最小距离S备注A区域B区域1孔与孔(D1+D2)/2D1+D21)一般在孔的周围加上与腹板等厚的覆板或扁钢框时,可以减小S,减小值为覆板或扁钢宽度的二分之一;覆板、扁钢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