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负荷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oc

认知负荷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oc

ID:57215904

大小:1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8-06

认知负荷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认知负荷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认知负荷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认知负荷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认知负荷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林丽卿来源:《新教师》2017年第06期        在小学语文的“问题教学”“体验教学”“探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发现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有效,学生经常遇到学习的阻碍,更需要教师的指导。由此我们认识到,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要符合认知负荷的心理规律。        一、认知负荷理论的基本观点        认知负荷,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所需要的心理资源的总和。其核心观点是:人的工作记忆(也称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在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的总量应该限制在

2、工作记忆容量的范围之内,否则学习就会遇到阻碍,甚至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认知负荷的生成因素有两类。一是由学习内容的复杂性引起的认知负荷,称为内在认知负荷,它既和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有关,也和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有关。如,哲理性叙事文比一般性叙事文内在负荷高,因为前者比后者更难以理解,这就是学习内容的复杂性决定认知负荷的高低。又如,同样是学习哲理性叙事文,第二学段学生比第三学段学生认知负荷高,因为前者与后者比较而言,尚不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也缺乏阅读经验。二是由学习材料的组织和呈现形式所引起的认

3、知负荷,可分为外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不利于信息加工与获得,所以也被称为无效认知负荷;而相关认知负荷,有利于信息加工与获得,促进图式构建和图式自动化过程,因此也称为有效认知负荷。比如,第一次学习哲理性叙事文,教学中的呈现方式可以从“事”到“理”,先理解课文里的叙事,再感悟叙事所蕴含的道理;也可以从“理”到“事”,先找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再理解这一道理是怎么表达的。对于初学这类文章的学生而言,前者会产生相关认知负荷,促进学习,因为它符合小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特点;后者会产生外在认知负荷,

4、导致理解困难,因为它违背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认知负荷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个体的认知负荷总量是一定的。在个体认知负荷总量之内,三种认知负荷之间此消彼长,如果内在认知负荷很高,这时如果不降低外在认知负荷,学生就会感到学习负担很重。因此,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认知负荷的总量维持在合理水平,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降低外在认知负荷        1.避免注意分散。注意分散,总是在学生必须同时注意两个或更多信息以及活动的时候发生。注意

5、分散,会增加外在认知负荷。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呢?一是要避免空间上的注意分散。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采用标记的方法,先把和文章主旨有关的关键词句标记出来,然后依次理解。二是要避免时间上的注意分散。以一个重要语段的学习来说,理解、体验、运用,安排在一起而不是错开时间学习,其效果更好。        2.消除冗余内容。要降低外在认知负荷,就要减少学生所需要加工的与学习目标无关的信息。比如,张籍《秋思》全诗明白如话,但蕴含的深沉情感却不容易领会。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想象。“欲作家书意千重”,要给家里写信,作者

6、想写些什么?“行人临发又开封”,受作者委托送信的人就要走了,作者却把信要了回来又拆开,他还要补充什么内容?对诗中“空白”的想象,是这首诗的有效认知负荷。假如对诗歌的想象只是蜻蜓点水,而把着力点放在观看情境投影、介绍张籍的一些趣闻轶事上,就会形成教学冗余,增加学生的认知负担。        3.提供操作支持。提供事实信息,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比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讲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的有关段落时,可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以更丰富的感知帮助理解文本内容,这就是提供信息类的操作支持。

7、进行程序导引,有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所谓程序导引,就是引导学生按照合理的步骤学习。比如《唯一的听众》一文的教学,可出示自学提示进行引导:(1)第一遍默读,思考:唯一的听众是什么人?(2)第二遍默读,思考:这位唯一的听众,是怎么听我的小提琴演奏?对我产生什么作用?为什么是“唯一”?(3)第三遍默读,找出写“听”的细节,体会这么写的作用。学生按自学提示学习,目标导向明确,学习步骤清楚,避免了无效的认知负荷。        (二)减少内在认知负荷        1.减少元素间的交互活动。(1)“部分—整体”顺序

8、。从部分到整体,可以分解认知负荷,降低认知负荷。比如,《匆匆》一课的教学,如果从篇章入手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可能止步于浅表化的理解;如果根据本文问句的运用很突出这一特点,先理解问句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再理解篇章所表达的情感,则水到渠成不费力。(2)简化总的任务。所谓简化总的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制订课文的学习要求。比如,《生命?摇生命》一文,内涵深刻,可以有较高要求,如联系生活经验思考人生大问题,体会篇章表达特点;也可以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