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f学习资料.ppt

呼吸系统f学习资料.ppt

ID:57220147

大小:1.13 MB

页数:31页

时间:2020-08-04

呼吸系统f学习资料.ppt_第1页
呼吸系统f学习资料.ppt_第2页
呼吸系统f学习资料.ppt_第3页
呼吸系统f学习资料.ppt_第4页
呼吸系统f学习资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呼吸系统f学习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呼吸系统应用解剖和生理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呼吸系统临床解剖和生理功能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道和肺组成。主要功能是呼吸,即吸入O2和呼出CO2,使人体能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由鼻、鼻窦、咽、喉组成,除输送气体外,还有加温、湿化和过滤空气的作用。传道气道(conductingairway):鼻、咽、气管、支气管、段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区(respiratoryzones):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下呼吸道自气管向下逐渐分支,通常一分为二,每分一支,其总面积比上一级

2、至少大20%左右。从气管到末梢,通常分为23级。按功能分:传道气道(0~16级)和呼吸区(17~23级)胸外气道和中心气道(胸内气道和肺外部分主支气管,其组织硬韧,有软骨支撑,管径受呼吸影响小)大气道和小气道(吸气状态下管径小于2mm者,包括部分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支气管分支示意图传导气道功能:传导气体,对吸入气体进一步加温湿化净化。组织结构:黏膜: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含杯状细胞,可分泌黏液;细支气管为单层立方上皮,杯状细胞减少;终末细支气管,杯状细胞和纤毛均消失。软骨:“C”字形状,越往下越不完全,到细支气管则消失。平滑

3、肌:随支气管分支、软骨减少过程中,平滑肌逐渐增多,至细支气管平滑肌最多。功能是通过口径改变调节气量。支气管腺体:位于支气管黏膜下层,中等大小支气管中最多,分泌酸性及中性多糖、白蛋白及抗体,可直接分泌,也可由迷走反射诱发。粘液毯:内层为稀薄的溶胶,外层为粘稠的凝胶,在纤毛波浪状运动下(以1000-1500次/分),粘液以6-18mm的速度向喉头推进,干燥或黏液分泌过量使纤毛运动消失。气管及各级支气管的结构特点气管:位置C6至T5、6之间,全长10~12cm,前后径1.5~2.0cm,左右径2.0~2.5cm,分叉位于T5上部,

4、胸骨角或稍下,气管插管时应注意以上参数。气管软骨环14~16个,气管切开一般在2~4软骨环进行。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短而宽,偏斜较小,气管插管或异物易进入;左主支气管与轴线偏斜较大,但较细而长,引流效果差而易发生支气管扩张。气管及各级支气管的结构特点随支气管分支,软骨环减少,平滑肌增多,胸内压对支气管内径影响增加,尤其肺气肿患者,当胸内压大于50cmH2O时支气管可被压闭。一个细支气管分成18个一级终末细支气管,总截面积大增,气管截面积5cm2,至呼吸道末端达1000cm2,面积增加200倍之多。小气道为内径小于或等于2mm

5、的支气管,仅占呼吸道阻力的1/10,横截面积大,使气流流速变慢,均匀进入肺泡;管腔窄、壁薄、无软骨支撑,易发生黏液阻塞、炎症。DPB和支气管扩张易影响此部分而导致低氧血症。呼吸区呼吸性细支气管(17~19级):由细支气管向肺泡过渡阶段,上皮由立方转为扁平,整个表面均有气体交换功能。最后一级呼吸细支气管可达数十万,总截面积大增,气流速度下降,气体运输主要靠弥散作用进行。肺泡管(20~22级):一个呼吸性细支气管至少有40个肺泡管和囊,每个肺泡管约有20个肺泡,成人肺泡直径约300um。肺泡囊(23级):最后一级分支,为盲端。肺

6、泡结构和功能:全肺约3亿个肺泡,总面积70m2,有扩张性和弹性。肺泡-毛细血管膜:厚度1um,通透性大,肺水肿、肺炎时因液体量增多,厚度增大,气体交换减少。毛细血管内皮的胞浆突起间存在裂隙,血容量增多,毛细血管流体静脉压增高时,裂隙可以扩张,液体外渗增加。肺泡上皮的胞浆突起间的裂隙远较前者小,可有效防止间质内液体进入肺泡。通气血流比率:4L/5L=0.8。肺泡结构和功能:气体的弥散量与该气体的弥散系数、弥散面积、气体在不同介质中的分压差成正比,与气体交换膜的厚度成反比氧气分压差为60mmHg,二氧化碳为5mmHg,而二氧化碳

7、的弥散速度较氧气快20倍,故二氧化碳较氧气更易于排出体外。肺泡隔有孔氏小孔,直径10~15um。肺气肿时小孔扩大,隔组织破坏,融合成少数大肺泡,但肺泡膜面积大大减少,换气功能下降。细支气管与邻近细支气管所属肺泡之间的通气侧支称Lambert通路。病理情况下,细支气管之间可能形成侧支通路,称为Martin通路。肺泡肺泡细胞:I型肺泡细胞:扁平,覆盖96%肺泡面积,与血管内皮融合。II型肺泡细胞:分泌细胞,与表面活性物质生成有关。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除气体交换外尚有代谢功能。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可生成、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在肺部疾病

8、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肥大细胞:分泌多种代谢活性物质。肺的双重血液供应肺循环:由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毛细血管和肺静脉组成具有高容量、低阻力、低压力的特点。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仅为周身循环的1/7~1/10。可过滤和清除血中栓塞性物质、灭活血液中某些化学物质。支气管循环:包括支气管动脉和静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