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2-8)社会态度课件.ppt

社会心理学(2-8)社会态度课件.ppt

ID:57234951

大小:309.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8-04

社会心理学(2-8)社会态度课件.ppt_第1页
社会心理学(2-8)社会态度课件.ppt_第2页
社会心理学(2-8)社会态度课件.ppt_第3页
社会心理学(2-8)社会态度课件.ppt_第4页
社会心理学(2-8)社会态度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2-8)社会态度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会心理学(第八章)第八章社会态度一、态度概述(一)态度的概念1.态度概念的提出1862年斯宾塞和贝因把这个概念最早引入心理学,认为态度是一种先有之见,是把判断和思考导引到一定方向的先有观念或先有倾向.态度成为社会心理学中引人注目的概念,是从托马斯等人1918年的移民研究开始的.他们在研究波兰移民问题时,为了说明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假定了态度这个概念.他认为态度是“动作的趋向”.米德认为态度是“行为的发端”.法利斯认为态度是“一种未完成的动作”.2.态度的定义F.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1924):态度是“在神经肌肉系

2、统中布置好的对于反应的预备”.特点:首先,态度为一种潜伏在内部的准备状态;其次,态度这种准备状态既是心理的,又是神经的,把态度过程与神经活动过程统一起来;最后,态度是由经验组织起来的,是体制化了的准备状态,态度之所以能够指示或推动所有心理反应,就在于它自身的这种经验性和组织性.定义: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3.态度的特点(与其他社会心理过程相区别)(1)统合性认知、感情和动机,在态度中是作为整体起作用的,是整体性心理活动.当人们的心理活动表现为一定的态度时,已经不是哪一种心理过程的表现,而是全部心理过程的具体表现。(2

3、)媒介性态度是一个人的心理世界与外部表现之间的中介过程,态度是行为的准备或潜在行为.(3)压迫性态度总是指向并倾注于某个对象,并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态度和蔼、真诚、坦荡,会使人有安全感并亲而近之,相反,态度圆滑、缺乏诚意,会使对方有危机感并疏而远之.态度压力是态度变化的心理因素之一.(4)连续性态度表现为从正到负的连续状态,态度的变化也沿着这种从正到负的链条进行,态度的这种一元连续状态与人格统一性分不开.由于态度是一元连续的,它才可观察、可测定.4.态度的分类奥尔波特的分类(态度对象):普遍态度和特殊态度孙本文的分类:个人态度和群体态度基本的类型:个体

4、态度和群体态度(1)个体态度:包含有两方面的意思第一,就态度主体而言,是指社会个体,是有着社会关系的个体,就此而言,个体态度即是社会个体态度;第二,就态度主体与态度对方的关系而言,作为态度主体的社会个体,是和其他社会个体发生联系的,即社会个体对社会个体的相互关系,是“对子”关系.(2)群体态度指群体中多数成员或全体成员对某一事件的共有态度.成员间的共同态度,对于群体生命力及其深入发展,是十分重要的.(3)个体态度与群体态度的关系联系:个体态度是群体态度的基础,群体态度是在个体态度的基础上,由个体间的互动而产生出的共同态度,没有个体基础,群体态度即是“空

5、中楼阁”,空洞无物;群体态度是由个体态度中共有的部分构成的.区别:群体态度一经形成,与个体态度中共有的部分相比,具有了新的、个体态度不曾有的特点:第一,群体态度通过一致赞成或一致反对、积极支持或消极对抗等态度表现形态,能够促进成员彼此认同和达成共识,产生“心心相印”之感或“志同道合”之感,进而,从群体态度中获得力量;第二,群体态度,由于其共同性而具有心理压迫力,这种心理压迫力对个体态度有改造作用,以保持个体态度与群体态度的一致性.(二)社会态度的构成1.态度三要素说(霍夫兰、卢森堡)态度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对特定对象的预先反应倾向.这种预先反应倾向由三种要

6、素构成:感情、认知和行为.态度是刺激(态度对象)与反应(生理的、心理l的、行为的)之间的媒介变量,刺激和反应分别为可测的独立变量和从属变量.2.态度三要素说的优点和缺点优点:1)提出的三种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有利于态度测量和态度控制研究.2)提出态度包含感情、认知、行为三个成分.这种规定说明态度是一个复合的、而非单一的心理过程.缺点:把态度与行为相提并论,混淆了心理过程与行为的界限.既不可以把动机与行为等同视之,用行为取代动机,也不可以把动机从态度的构成中排除.社会态度是由社会认知、社会感情和社会动机构成的.3.三种心理成分与态度的关系第一,认知和感情是

7、反应中情境规定的主要因素.认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态度对象的评价和判断上。第二,感情作为内心体验,也起情境规定作用,随着评价和认知的出现,感情对态度对象起人际距离调整作用.第三,动机是态度的内部力量.动机作为行为的内在动力,也是对行为的一种准备状态.动机是对态度的一种发动.例:某大学学生自治社团发起一项校园禁止吸烟运动.态度调查;支持和反对学生代表举行座谈,分别陈述理由.支持者:吸烟危害健康、浪费金钱、酿成火灾;不喜欢吸烟,也讨厌二手烟的侵害,所以支持禁止吸烟运动.反对者:吸烟是个人自由、利多害少;利于交友外、提神醒脑之效;爱好吸烟,所以他反对禁止吸烟运

8、动.无论支持或者反对者,在各自所持的态度中,均含有三种成分: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和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