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裂解与择形催化知识讲解.pptx

催化裂解与择形催化知识讲解.pptx

ID:57252008

大小:1.55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8-01

催化裂解与择形催化知识讲解.pptx_第1页
催化裂解与择形催化知识讲解.pptx_第2页
催化裂解与择形催化知识讲解.pptx_第3页
催化裂解与择形催化知识讲解.pptx_第4页
催化裂解与择形催化知识讲解.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催化裂解与择形催化知识讲解.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催化裂解与择形催化化工李耀武2016.10.20催化裂解热裂解:自由基机理催化裂解:正碳离子机理正碳离子:烃类分子中的碳链上具有一个正电荷而形成的物种。由于正电荷的存在,其结构不稳定,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正碳离子机理:烃类分子首先与催化剂上的酸中心生成正碳离子,再继续各种化学反应。催化裂解以正碳离子机理进行的两个主要依据:1)所有裂解催化剂都具有酸性;2)许多反应,当它们被固体酸催化时和被液态酸催化时具有类似的产物分布。而这些反应在液态酸内进行确实是以正碳离子机理进行。正碳离子的形成1)烯烃与B酸作用生成经典碳正离子,中心碳原子是三配位、缺电子的sp2杂化的碳原子。由于稳定性原因,烯烃与B

2、酸作用生成仲正碳离子,而不是伯正碳离子。经典仲丙基正离子正碳离子的形成2)芳烃也能作为质子受体,在B酸上形成正碳离子3)烷烃在强B酸作用下,先形成五配位的正碳离子,如甲烷与质子酸作用先得到甲烷的质子化产物,再变成经典的甲基正离子L酸使烷烃脱H-形成正碳离子正碳离子的稳定性叔正碳离子>仲正碳离子>伯正碳离子>甲基正离子E+:形成正碳离子所需的能量结构:烷基有吸引正电荷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带正电荷的碳原子周围分布的烷基越多,碳原子上正电荷受到的分散作用越强,因此越稳定。正碳离子的反应1)异构反应:氢转移造成的双键异构,以及氢转移与烷基转移同时发生造成的骨架异构。2正碳离子的反应2)聚合与裂解:

3、正碳离子与烯烃的加成:正碳离子的裂解按断裂规则:生成的伯碳正离子重排为仲碳正离子:仲碳正离子继续按断裂规则裂解,最终得到丙烯:正碳离子的反应3)烷基化与脱烷基反应。这是一对可逆过程,在工业条件下,只发生芳烃脱烷基,而不发生烷基化。纯烃的裂解1)链烷烃裂解链长对裂解的影响:链长增加,裂解越容易。分支链长对裂解的影响:烃的结构不同,裂解性能不同。一般情况下,容易形成正碳离子的结构较易裂解。链烷烃裂解裂解的机理:以正碳离子的反应为基础。裂解过程中的速控步骤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一认为是正碳离子的形成;其二是正碳离子的演化。石蜡烃在酸中心上裂解机理:经典机理(机理A):适用于较低的反应温度、较高

4、的烃分压和高的转化率。RH是原料烃,R+是较小的经典正碳离子,来自于杂质烯烃和质子的加成。链烷烃裂解单分子机理(机理B):适用于较高的反应温度、较低的烃分压。该机理经过一个五配位正碳离子中间物。产物分布:催化剂活性的不同造成裂解转化率的不同;在不同的转化率下,产物的分布也是不同的。影响产物分布的实质性因素与影响活性的酸性因素是一致的,包括酸的类型、酸量及酸的强度,此外还有催化剂的晶态结构(包括孔结构)。烯烃催化裂解2)烯烃的催化裂解:第一步是质子加到双键上形成正碳离子,后者按断裂规则裂解,生成短链烯烃及吸附的伯正碳离子。伯正碳离子或重排为仲正碳离子或从其它烃得到H-变成烷烃脱附。由于质子

5、加到双键上形成正碳离子比烷烃脱H-形成正碳离子容易,所以稀烃裂解比同样链长的烷烃裂解得快。链长在C2~C5的烯烃易于发生氢转移成为烷烃,或聚合最后导致积炭,而不易再发生裂解。环烷烃催化裂解3)环烷烃的催化裂解:环烷烃裂解成相应的烯烃。C5、C6及碳数更多的环烷烃比相同碳数的链烷烃或烯烃的裂解要慢。环烷烃在裂解催化剂上即发生裂解反应又发生脱氢反应。环烷烃的给氢作用对积炭有抑制作用,如在裂解混合物中加入四氢化萘,则积炭程度会降低。。烷基芳烃催化裂解4)烷基芳烃催化裂解:烷基芳烃裂解时,侧基断裂产生一个烯烃分子,苯环不发生变化(甲苯除外,其甲基不易断裂)。侧基断裂的速率与侧链的链长、链的分支以及

6、连接苯环的碳原子种类有关。一般而言,当侧基碳原子数相同时,裂解速率按连接苯环的碳原子是伯、仲、叔碳原子的顺序增加,还随侧基的链长而增加。催化裂解与热裂解比较粗柴油裂解1)初级反应和产物分布实验表明,链烷烃粗柴油初级产物:丙烯、丁烯、丁烷及汽油所含的成分。如何判断初级反应产物或次级反应产物:收率-转化率图,也叫最佳选择性曲线图。初级反应产物:收率数据均落在一条可以外推至原点的直线上,且斜率为正。次级反应产物:直线斜率为零或接近于零;粗柴油裂解2)次级反应主要包括氢转移反应。初级反应中形成的-烯烃,或者继续裂解,或者发生氢转移。发生氢转移时,烯烃首先质子化成为正碳离子,然后从其它烃分子中夺取

7、H-形成烷烃而不在裂解。裂解反应的的活化能高于氢转移反应的活化能,高温下裂解比氢转移占优势,低温下,氢转移优于裂解。增加接触时间,多提供氢转移的机会,使-烯烃饱和,也导致产物中烯烃的数量降低。所以在初级裂解中本应得到的多量烯烃,由于氢转移反应减少了。从芳烃或烯烃向其它分子转移氢可使芳烃或烯烃逐渐转化为积炭。氢转移一方面提高产物中的烷烯比,影响产物分布;另一方面也导致积炭使催化剂失活。积炭化学积炭-再生是裂解催化剂不可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