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docx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docx

ID:57261864

大小:14.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8-07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docx_第1页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docx_第2页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docx_第3页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合理用电的基本要求、评价原则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一切企业,其他用电单位亦可参照执行。2引有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2326-90电能质量 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GB/T14549-96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GB50034-92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3-91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J133-90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3

2、企业供电的合理化3.1企业应根据用电性质、用电容量,选择合理供电电压和供电方式。3.2企业变配电所的位置应接近负荷中心,减少变压级数,缩短供电半径,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3.3企业根据受电端至用电设备的变压级数,其总线损率分别应不超过以下指标:a)一级3.5%b)二级5.5%c)三级7%3.4 企业受电端电压在额定电压允许偏差范围内,企业用电设备的供电电压偏移值不应超过额定电压±5%。3.5调整企业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合理分配与平衡负荷,使企业用电均衡化,提高企业负荷率。根据不同的用电情况,企业日负荷率应不低于以

3、下标准:a)连续性生产95%b)三班制生产85%c)二班制生产60%d)一班制生产30%3.6 企业单相用电设备应均匀地接在三相网络上,降低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供电网络的电压不平衡度应小于2%。3.7企业在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基础上,应在负荷侧合理装置集中与就地无功补偿设备,在企业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90;低负荷时,应调整无功补偿设备的容量,不得过补偿。3.8企业应根据用电负荷的特性和变化规律,正确选择和配置变压器容量和台数,通过运行方式的择优,合理调整负荷,实现变压器经济运行。3.9 企业变配电所内的变配电设

4、备要配置相应的测量和计量仪表。监测并记录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和有功电量、无功电量。电能计量仪表准确度等级为2.0~1.0级。3.10企业用电设备的非线性负荷产生高次谐波,引起电网电压及电流的畸变,应采取抑制高次谐波的措施达到GB/T14549的要求。3.11企业用电设备的冲击负荷及波动负荷,引起电网电压波动、闪变,应采取限制冲击负荷及波动负荷的措施达到GB/T12326的要求。3.12 对企业自备电厂和地方电厂应考核厂用电率指标。4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合理化4.1电动机类型应在满足电动机安全、起动、制动、调速等方面

5、要求的情况下,以节能的原则来选择。4.1.1恒负载连续运行,功率在250kW及以上,宜采用同步电动机。4.1.2功率在200kW及以上,宜采用高压电动机。4.1.3除特殊负载需要外,一般不宜选用直流电动机。4.2电动机功率选择,应根据负载特性和运行要求合理选择,使电动机工作在经济运行范围内。4.3异步电动机当采取更换或改造措施时,需经综合功率损耗与节约功率计算及起动转距、过载能力的校验后,在满足机械负荷要求的条件下,使新投入的电动机工作在经济运行范围内。4.4异步电动机当采取调压节电措施时,需经综合功率损耗与节约功率计

6、算及起动转距、过载能力的校验后,在满足机械负载要求的条件下,使调压的电动机工作在经济运行范围内。4.5对机械负载经常变化的电气传动系统,应采用调速运行的方式加以调节。调速运行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系统的特点和条件,通过安全、技术、经济、运行维护等方面综合经济分析比较后确定。4.6在安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对异步电动机采取就地补偿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损,达到经济运行。4.7对交流电气传动系统,应在满足工艺要求、生产安全和运行可靠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及技术改进,使电气传动系统中的设备、管网及负载相匹配,达到系统经济运

7、行,提高系统电能利用率。4.8功率在50kW及以上的电动机,应单独配置电压表、电流表、有功电能表等计量仪表,以便监测与计量电动机运行中的有关参数。5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合理化5.1根据生产的需要、合理地选用相应的电加热设备。电弧炉、感应炉等电加热设备效率不低于50%,箱式炉、井式炉等连续作业的电加热设备效率应不低于40%,盐浴炉等电加热设备效率不低于30%。5.2对容量在50kW及以上的电加热设备,要配置电压、电流、有功电能表、无功电能表(不包括电阻炉及电熔槽),进行监测记录,统计分析下列技术经济指标:a)单位产品电耗;b

8、)电炉的效率;c)功率因数。5.3采用先进的电热元件,改善电炉炉壁的性能和形状,在技术和工艺条件允许的电炉中,应采用热容小,热导率低的耐火材料和保温材料。5.4 缩小和密封热设备的开口部分或开口处安装双层封盖等,减少热损失。5.5在加热或热处理的电炉中,要根据设备的构造、被加热物体的特性、加热或热处理工艺的要求,改进升温曲线。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