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桥墩专项施工方案.doc

水上桥墩专项施工方案.doc

ID:57284274

大小:167.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8-09

水上桥墩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1页
水上桥墩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2页
水上桥墩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3页
水上桥墩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4页
水上桥墩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上桥墩专项施工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X桥水中承台施工专项方案1.工程概况XXX桥桥水中承台共有2个,其中P4为临岸浅水段承台;P2、P3为水中承台。XXX现河道宽度达到45m,现场实测水位标高2.05(枯水期水位预计在1.8m左右),河道深度最深处约为3.5m,平均深度约为3.0m,临岸浅水段深度约在0.5-1.0m。河道原先为航道,由于红旗塘(大蒸港)的开通,此段河道已经停止通航。只有村保洁船在此通航。水中承台为矩形带圆角形式,其中P2、P3类型相同,尺寸为29.4m×2.5m×1.5m,单个承台重量约为275t;P4尺寸为28.5m×2.5m×1.5m,单个承台重量约为267t。2.总体方案考虑1、对于XXX桥P4临岸浅

2、水承台,临岸边约1m,考虑采用在承台位置设置围堰挡水,然后抽干围堰内河水,清淤后回填至承台顶标高,形成陆上平台。围堰内填芯采用土质较好的黄色粘土,用挤压推进的方式进行施工,由围堰的起点逐步填筑至终点,以保证填土的密实。2、针对XXX桥P2、P3二个水中承台,我们考虑采用松木桩和方木平台通行至各水中承台位置并搭设打桩平台配合长护筒和泵送混凝土的方式,直接在水上进行桩基施工;桩基完成后利用抱箍和水中打桩平台的方木反吊支架法进行水中承台施工。3、对于水中承台及立柱盖梁施工顺序,考虑XXX桥北岸P2承台与南岸P3承台工况类似,固以XXX桥南岸P3承台为例加以说明:P4承台进行围堰施工→P4承台围堰内回

3、填→P4承台钻孔灌注桩施工→P4承台施工水中墩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如下所示4、水中承台P2、P3二个水上平台用铁船搭设排架→承台钻孔灌注桩施工→承台施工3.临岸浅水承台P4墩承台的施工对于XXX桥P4#临岸浅水承台,临岸边约1m,考虑采用在承台位置设置围堰挡水,然后抽干围堰内河水,清淤后间隔分层回填至承台顶标高,形成陆上平台。根据设计图纸,本项目内临岸边河流水深在0.5m-1.0m之间,因此围堰宽度为1.5m,内分层回填优质粘土,围堰顶高出常水位0.5m,即高出承台顶约1.0m,详见如下示意图。围堰示意图4.主墩P2#、P3#水中墩承台的施工主桥墩(P2墩、P3墩)位于XXX河道中。XXX河道的

4、河面宽度约为45m,河底高程约±0m。主桥墩承台的设计外形尺寸为:1.5m(H)×2.5m(B)×29.4m(L),承台施工的底模(施工平台)承受结构荷载50kN/m2,承台施工的底模(施工平台)承受施工荷载4kN/m2(含泵送砼冲击力)。主桥墩承台底的设计高程为1.90m(吴淞高程)。4.1施工平台的布置主桥墩承台施工平台的设计方案根据桥梁设计施工图及河道现状,拟采用40cm高抱箍和吊底模的方法施工。平台的基桩拟采用φ200mm×6m的松木桩,桩距@1000mm,松木桩顶的承重盖梁拟采用1根250mm×250mm×6m的落叶松方木,吊底模的承重吊梁拟采用1根250mm×250mm×6m的落叶

5、松方木,间距@3000mm,吊底模的模板承重底梁拟采用1根250mm×250mm×6m的落叶松方木,间距@3000mm,模板承重次梁拟采用150mm×200mm方木间隔@800mm布置。4.2平台示意图(1)平台平面布置示意图φ200mm×6m松木桩@1000mm承重下底梁250mm×250mm×6m落叶松方木5600承台250mm×250mm×6m落叶松方木承重上吊梁250mm×250mm×6m落叶松方木(2)平台横断面布置示意图5600承重上吊梁落叶松方木250×250×6m落叶松钢砼承台2.0003.40抱箍抱箍次梁12号槽钢间隔承台底模φ200mm×6m松木桩承重下底梁落叶松方木φ20

6、mm吊杆螺栓4.3平台验算(1)设计荷载A、结构重量:1.5×2.5×25.00=93.75kN/m。B、桩顶盖梁:(落叶松)0.2kN/m。C、承重上吊梁:(落叶松)0.5kN/m。D、承重下底梁:(落叶松)1.0kN/m。E、次梁:(方木)0.5kN/m。F、施工荷载:4.00kN/m2(含泵送砼冲击力)。(2)荷载取值A、基础桩:93.75/2+0.5+0.5×3.00+1.00×3.00+0.5+4.00×1.80=59.58kN/根。B、桩顶盖梁:P=106.80kN(集中荷载)。C、承重上吊梁:P=102.80kN(集中荷载,不含自重)。D、承重下底梁:55.10kN/m(不含自重

7、)。E、次梁:32.40kN/m(不含自重)。(3)单桩承载力根据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及设计施工图提供的地质状况,单桩承载力计算如下:A、计算公式:Rd=Rsk/γs+Rpk/γp=Up∑fsili/γs+fpAp/γpB、基桩入土:按桩长12m、桩底高程-8.00m、有效入土4.50m。C、土层状况:根据设计施工图提供的地质状况为④1~④3层土。D、桩周摩阻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