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检验习题.doc

理化检验习题.doc

ID:57285008

大小:7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09

理化检验习题.doc_第1页
理化检验习题.doc_第2页
理化检验习题.doc_第3页
理化检验习题.doc_第4页
理化检验习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化检验习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理化检验习题1.超临界CO2的溶解能力有什么规律?2.该技术的溶解能力使之具有哪些优势与不足?3.食品中下列哪些成分的提取可以采用超临界CO2提取技术?①维生素E②果胶③花生蛋白④山梨酸⑤叶黄素⑥葡萄糖4.层析技术中的两相是指固定相和流动相。在分配层析法分离氨基酸的实验中,我们是利用滤纸上吸附的水作为固定相,而利用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为流动相。5.层析技术常利用混合物中各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来进行分离,常利用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吸附力、分子形状及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和电荷性质。6.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由于与吸附剂的吸附力与解吸附力不同,在吸附柱内

2、的移动距离不同从而可以得以分离,当某物质与吸附剂的吸附力较小时,解吸附力大,移动较快。7.根据键合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相对极性强弱,化学键合相色谱法可分为正相和反相色谱。其中反相色谱主要用于分离非极性或弱极性物质。8.极性吸附剂氧化铝和硅胶中含水量越高,活性级别越低,吸附能力越强。(×)9.吸附柱色谱的基本操作为装柱、加样、展开、定性和定量分析。(×)10.柱色谱中装柱要均匀,不能有气泡,否则影响分离效果(√)11.在吸附色谱中,分离极性大的组份,应选用极性大的吸附剂和极性小的洗脱剂。(×)12.在液-液分配色谱中,固定相是一固体。(×)13.分离极性

3、样品,首选极性固定液,极性小组份先出柱。(√)14.反相键合相色谱,适用于分离中等极性和极性强化合物(×)15.吸附层析技术适合于分离同系物或同分异构体。(×)16.利用化学反应将固定液的官能团连接到载体表面上形成键合固定相。(√)17.凝胶层析所用凝胶属惰性载体,吸附力弱,操作条件比较温和,在较狭的温度范围下进行,不需要有机溶剂。(×)18.将样品中的大分子和小分子物质分开称组别分离,将样品中分子量比较近似的物质进行分离叫分级分离。(√)19.电荷基团与高分子聚合物共价结合,形成一个带电的可进行离子交换的基团,平衡离子与电荷基团是静电结合,是一个可

4、逆的过程。(√)1.离子交换剂处于电中性时常带有一定的反离子,为了提高交换容量,一般应选择结合力较大的反离子。(×)2.亲和层析中所用的载体称为基质,与基质氢键连接的化合物称配基。(×)3.凝胶层析中,凝胶颗粒内部具有多孔网状结构,小分子物质在柱内经过的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最后被洗脱出来。( √ )4.离子交换剂通常是不溶于水的高分子物质,分子中含有可解离的基团。( √ )5.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某一蛋白质时,洗脱剂的pH值高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带负电,此时应选用阳离子交换剂。( × )6.凝胶过滤法分离蛋白质时,从层析柱上先被洗脱下来的是分

5、子量大的物质。( √ )7.凝胶色谱分离中,当分子的Kd=0时,该分子完全不被排阻,均匀的分布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里;当分子的Kd=1时,分子被完全排阻于凝胶颗粒之外,当0

6、的操作步骤有铺板、活化、点样、展开、斑点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12.纸层析法是以纸作为载体的层析法,分离原理属于吸附层析的范畴。(×)1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A和维生素E时,所使用的反相色谱柱,其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的极性。(×)14.纸层析中,如果分离极性化合物,可以在流动相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甲醇或乙醇。(√)15.用纸色谱法分离A、B两种物质,在某条件下两物质的比移值分别为0.36、0.40。设A、B两物质斑点的直径分别为0.2cm,0.4cm,当展开剂的前沿达到10cm时,A、B能否完全分离?解:设A、B两物质色谱斑点的中心距原

7、点分别为x1、x2cm,  x1/10=0.36x2/10=0.40  x2-x1=(0.40-0.36)´10=0.4(cm)欲分离两物质,两斑点中心距离至少为  (0.20+0.40)/2=0.30cm,而实际两斑点中心距离为0.4cm,故在此条件下AB两物质可得到完全分离。1.用纸色谱法分离A、B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A、B两物质的比移值分别为0.35,0.45,设A、B两物质色谱斑点的直径分别为0.50cm和0.80cm,要求展开剂前沿至少达到多少厘米时,A和B才能完全分离?解:设x1,x2分别为A﹑B两物质斑点距原点的距离:则 x1/y=0

8、.35x2/y=0.45 x2-x1=0.40+0.25=0.65又 x2-x1=(0.45-0.35)y=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