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布里-珀罗(F-P)干涉仪测量钠黄双线的波长差.doc

用法布里-珀罗(F-P)干涉仪测量钠黄双线的波长差.doc

ID:57285115

大小:21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09

用法布里-珀罗(F-P)干涉仪测量钠黄双线的波长差.doc_第1页
用法布里-珀罗(F-P)干涉仪测量钠黄双线的波长差.doc_第2页
用法布里-珀罗(F-P)干涉仪测量钠黄双线的波长差.doc_第3页
用法布里-珀罗(F-P)干涉仪测量钠黄双线的波长差.doc_第4页
用法布里-珀罗(F-P)干涉仪测量钠黄双线的波长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用法布里-珀罗(F-P)干涉仪测量钠黄双线的波长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用法布里-珀罗(F-P)干涉仪测量钠黄双线的波长差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用法布里-珀罗(F-P)干涉仪测量钠黄双线的波长差实验日期_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压力___________同组者___________一、实验预习部分(实验前完成,并检查,教师签名)1,实验目的:1、了解F-P干涉仪的结构,掌握调节与使用F-P干涉仪的方法;2、用F-P干涉仪测定钠黄双线的波长差。2,实验原理:法布里-珀罗(F-P)干涉仪是根据平行平面板反射单色光的多光束叠加产生细窄明亮干涉条纹的基本

2、原理制造的,如图2所示,F-P干涉仪的主要部件是两块各有一面镀高反射膜的玻璃板G1和G2,使镀膜面相对,夹一层厚度均匀的空气膜,利用这层空气膜就能够产生多光束干涉现象。来自光源任一点的单色光以入射角q照射到平行板上,这时透射光是许多透过平板的平行光束的叠加。任一对相邻光束的光程差为并且由计算得出,透射光束叠加后的光强式中R是反射率。这个结果表明,I'随d改变而变化。并且,当时I'为极大值。当时,I'为极小值。3,实验注意事项:1、仪器轻拿轻放,防止碰撞和震动,以防止两镜面擦伤。2、禁止用手触及光

3、学零件的透光表面。3、转动测微螺旋和调节螺丝时动作要轻,不要急促右斜向用力。4、移动钠灯时需一手持灯体一手托底座。5、禁止调节F-P干涉仪后面一个镜面。4,实验仪器:反射镜:f30mm,平面度1/20l移动镜预置螺旋:最小分度值0.01mm,行程10mm测微螺旋精度:最小分度值0.01mm,估读0.001mm测量精度最小读数值0.0005mm,行程1.25mm(20:1)最小读数值0.0002mm,行程0.5mm(50:1)低压钠光源:20W5,实验步骤:一、实验准备,观察多光束干涉条纹1、光学

4、实验平台上,放置F-P干涉仪使其面向实验者,仪器中心离实验台边缘约40cm并将仪器的两个磁性底座锁紧。转动预置螺旋,直到Gl和G2两个镜面相距约1mm(注意:切勿使两镜相碰)。1、低压钠灯S安置在光路中的适当位置,取下毛玻璃屏,插入灯窗挡板至钠灯,通过灯窗挡板小孔的光束在两个镜面之间反射形成一系列光点,需用镜子的调节旋钮消除镜面间的倾斜角,使正对镜面观察时这些光点是重合的,表明两镜面已近乎平行。此时通过F-P干涉仪镜面已可看见干涉条纹。2、离F—P干涉仪镜面约10cm处放置f=45透镜,离透镜约

5、20cm(两底座之间)处放置小型显微镜。此时取下灯窗挡板,再在F-P干涉仪上插入毛玻璃屏FG形成面光源,就能够从该系统(图3)的轴向观察到一系列明亮细锐的多光束干涉圆环。经过更细致的调节,当圆环很清晰且干涉环不随眼睛的移动发生直径大小的变化,表明两个镜面已经严格平行了。图3观察多光束干涉条纹二、测定钠黄双线的波长差照亮毛玻璃屏FG的钠灯发出的两种波长的黄光各产生一套同心的圆形干涉条纹。预置螺旋和透镜不动,调节测微螺旋,在移动动镜改变G1和G2距离(注意勿使两镜相碰)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在某长度上

6、,这两套干涉环会重叠起来,此时干涉环看起来最为稀疏;而在另一长度上,一套干涉环恰好夹在另一套干涉环中间,此时干涉环看起来最为密集。仔细操作,可以相当准确地测定这一居中位置。根据前面实验原理,透射光的加强条件为若只考虑环系的中心处(cosq=1),当一环系位于另一环系中间时则有(1)其中l1>l2。当动镜继续移动,经过二环系重合,再度居中时,(2)从(2)式减去(1)式,得到若l1和l2波长差很小,近于相等,则得(3)其中或可为二波长平均值的平方。对钠黄双线,可取(589.3nm)2。实验时,转动

7、测微螺旋(适当配合预置螺旋),先使G1和G2两镜逐渐靠近,直到几乎接触(但不可相碰),此时钠黄光产生的两个干涉环系实际上相重合。随着动镜逐渐移开,两个环系也逐渐分开,直到一环系恰好位于另一环系中间时,记下测微螺旋读数Dl,继续移远动镜,两个环系经过重合又分开,当一环系再次恰好位于另一环系中间位置时,记下测微螺旋读数D2(如图4)。两环互相居中测量D1两环相互靠近两环再次居中测量D2图4读数示意图因实验测得微螺旋读数(D2-Dl)是与玻璃板G1和G2距离(d2-dl)之比为K=20:1(50:1)

8、,因此在处理数据时公式(3)中的(d2-dl)=(D2-Dl)/K,代入公式经计算,即可得钠黄双线波长差。本实验宜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图5实验光路图在光路中加入一个小型显微镜M,对观测工作更有利(如图5)。它将干涉圆环经过透镜L成的实像放大成虚像。老师签字:二,实验操作部分6,实验数据记录表(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及数据记录:DlD2D2-Dld2-dl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平均值代入公式(3)计算出钠双线波长差。7,实验数据与分析:8,实验总结:老师签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