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遗传性状分离比》专题.ppt

《专题-遗传性状分离比》专题.ppt

ID:57286993

大小:2.00 MB

页数:35页

时间:2020-08-09

《专题-遗传性状分离比》专题.ppt_第1页
《专题-遗传性状分离比》专题.ppt_第2页
《专题-遗传性状分离比》专题.ppt_第3页
《专题-遗传性状分离比》专题.ppt_第4页
《专题-遗传性状分离比》专题.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遗传性状分离比》专题.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遗传性状分离比》专题江陵二中余光彩(1)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2)性状分离比的解读与考查一、明确考点二、[本节知识网络建构]性状分离二、两大遗传规律一、复习:假说演绎推理(回忆发现过程)2、两大遗传规律整合1、基因、性状概念图3、性状分离比与基因型、表现型互推4、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特殊性状分离比)5、巧用性状分离比6、遗传致死现象与性状分离比遗传学的奠基人提出:遗传因子及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方法:假说演绎推理孟德尔用豌豆做杂交实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及结果显性性状

2、:黄色、圆粒出现两种新的类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配子YRYryRyr自交PYYRR(黄圆)×yyrr(绿皱)配子YRyrF1YyRr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间自由结合,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1∶12.对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现象解释(强调——书写遗传图解的要领)F1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3.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⑴棋盘法黄圆:绿圆:黄皱:绿皱=9:3:3:11/41/41/41/41/41/41/41/4F1产生4种配子:YR、yR、Yr、YR比例是:1:1:1

3、:1F2表现型4种基因型9种9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1/162/162/164/161绿皱:1yyrr1/163绿圆:1yyRR2yyRr1/162/163黄皱:1YYrr2Yyrr1/162/16重组性状纯合子一纯一杂杂杂4.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假设:F1代产生4种类型配子,且比例为1:1:1:1方法:测交(用F1与双隐性类型交配)预测:F1YyRr(黄圆)×yyrr(绿皱)黄圆1:黄皱1:绿圆1:绿皱1配子YRYryRyrF2YyRrYyrryyRryyrr符合预期假设成立

4、yr得出结论考点1、关于基因、性状的概念及关系二、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系统考点2两大遗传规律相关问题的整合1.两大定律的区别和联系项目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相对性状一对两对或两对以上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一对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a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A、a,B、b细胞学基础(染色体的行为)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遗传实质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考点3、性状分离比的认识、理解及记忆亲本基因型后代显性:隐

5、性3:11:11:00:1Aa×AaAa×aaaa×aaAA×AAAA×AaAA×aa根据遗传规律的特殊比例直接写出答案1、一对相对性状2、两对相对性状后代显性:隐性推出每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亲本基因型9:3:3:11:1:1:13:1:3:11:0:1:0Aa×AaBb×Bb(3:1)(3:1)(1:1)(1:1)(3:1)(1:1)(1:0)(1:1)Aa×aaBb×bbAa×AaBb×bbAa×aaBb×BbAa×aabb×bbaa×aaBb×bb考点4、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特殊性状分离比)基因互

6、作类型有多种:互补作用累加作用重叠作用上位作用抑制作用几对基因相互作用决定同一性状发育的遗传现象,称为基因互作。P白花CCpp×ppCC白花↓F1紫花CcPp↓F29紫花(C_P_):7白(3C_pp+3ccP_+1ccpp)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①互补效应----香豌豆花色遗传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示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P圆球形

7、AAbb×圆球形aaBB↓F1扁盘形AaBb↓F29扁盘形(A_B_):6圆球形(A_bb+3aaB_):1长圆(aabb)----南瓜果形遗传②累加效应③重叠作用P三角形T1T1T2T2×卵形t1t1t2t2↓F1三角形T1t1T2t2↓F215三角形(9T1-T2-+3T1-t2t2+3t1t1T2-):1卵形(t1t1t2t2)两对或多对独立基因对表现型能产生相同的影响(只要有一个显性重叠基因存在,该性状就能表现)----荠菜果形的遗传P白皮WWYY×wwyy绿皮↓F1WwYy白皮↓F212白

8、皮(9W_Y_+3W_yy):3黄皮(wwY_):1绿皮(wwyy)④显性上位作用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称为上位性。如果是显性起遮盖作用,称为显性上位作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⑤隐性上位作用P红色CCprpr×ccPrPr白色↓F1CcPrPr紫色↓F29紫(C_Pr_):3红(C_prpr):4白(ccPr_+1ccprpr)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