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课件.ppt

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课件.ppt

ID:57289977

大小:7.18 M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8-10

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课件.ppt_第1页
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课件.ppt_第2页
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课件.ppt_第3页
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课件.ppt_第4页
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绿荫里的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秦皇岛汤河公园位于海港区西北,汤河的下游河段两岸,北起北环路海阳桥、南至黄河道港城大街桥,该段长约1公里左右,设计范围总面积约20公顷,方案在完全保留原有河流生态廊道的绿色基底上,引入一条以玻璃钢为材料的红色飘带,并以此为名。基本信息红飘带景观汤河(蓝色基底)植物(绿色基底)“红飘带”设计方案——以俞孔坚教授为首的北大和土人设计团队提出“红飘带”曾多次获奖2006年7月完工,秦皇岛汤河公园“红飘带”生态景观工程被评为“中国环境范例奖”,命名为“绿阴里的红飘带”。  

2、   2007年,该项目还荣获了“2007年度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设计荣誉奖”,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评奖委员会高度评价了这件作品。     “红飘带”曾被选为美国2008年第1期《景观设计学》杂志封面,该杂志主编汤姆森说:“这个公园的非凡之处在于——在一个将严格控制的景观作为标准的文化里——景观设计师解放了河流,并让植物自由生长。2008年秦皇岛市汤河公园“红飘带”入选国际知名旅游杂志《康德纳特斯旅行家》4月号评出的“世界建筑新七大奇迹”,成为和英国温布利大球场等著名生态建筑齐名的国际景观。《康德纳特斯旅

3、行家》在评价入选的“红飘带”时称,“这一构思保留了原有河流生态廊道的绿色基底,将城乡接合部的一条脏、乱、差的河流,改造成一处魅力无穷的城市休憩地。”设计背景1992年建园时,完成了拆迁、土地平整、水管铺设等基础工作,栽植各种乔灌木6456株、草坪7300平方米,摆放盆花5000余盆,汤河公园初具规模。在此之后,汤河公园有经过了前后五次的改造与修建,形成休闲绿地景观区、水景区、观赏花卉区、文化服务区、纪念区、雕塑小品区等六大功能区,园内流水潺潺,环境优美,成为广大市民娱乐、休闲的绝好去处。但是该地段具有城

4、郊结合部的典型特征,秦皇岛汤河公园内的土地一部分被破坏和占用,再加上两岸植被茂密,水生和湿生植物茂密,主要以菱角、菖蒲和芦苇为主。东岸的乡土乔木尤其壮观,主要有杨、柳、刺槐,许多柳树甚至长在水里,多种鱼类和鸟类生物也在此栖息。而且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多处地段已成为垃圾场,污水流向河中,威胁水源卫生:周围的建筑和构筑物,包括一些堆料场地和厂房、农用民房等都已残破,大部分遗留的建筑物破损、陈旧,有些已废弃不用,部分河岸也已坍塌严重。因而,秦皇岛汤河公园的改造迫在眉睫。汤河规划范围北环路海阳桥黄河道港城大街桥

5、居民区生产用地周边用地情况北环路海阳桥生产用地规划范围北环路海阳桥生产用地居民区规划范围北环路海阳桥生产用地汤河居民区规划范围北环路海阳桥生产用地黄河道港城大街桥汤河居民区规划范围北环路海阳桥生产用地现状分析公园原场地有以下几大特征,为设计提出了挑战:1、良好的自然条件:地段内植被茂密,水生和湿生植物丰富,为多种鱼类和鸟类生物的栖息地。2、“脏乱差”的人为环境和残破的设施:场地具有城郊结合部的典型特征,多处地段已成为垃圾场,有残破的建筑和构筑物,包括一些堆料场地和厂房、水塔、提灌泵房、防洪丁坝、提灌渠等

6、;3、安全隐患和可达性差:场地可达性差,空间无序,存在安全隐患,环境治理迫在眉睫.4、使用需求压力:目前这一地带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的特点和缺乏管理;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把它当作游憩地,包括游泳、垂钓、体育锻炼等。5、开发压力:城市扩张正在胁迫汤河,渠化和硬化危险迫近。就在场地的下游河段,两岸已经建成住宅,随之,河道被花岗岩和水泥硬化,自然植被完全被“园林观赏植物”替代,大量的广场和硬地铺装、人工的雕塑和喷泉等彻底改变了汤河生态绿廊。面对上述挑战,如何避免对原有自然河流廊道的破坏,同时又能满足城市化和

7、城市扩张对本地段河流廊道的功能要求,成为本设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本设计的主要目标。河流廊道的自然过程和城市居民对它的功能需求两者合起来,就是汤河滨河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水源保护、乡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休憩、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红飘带的出现。。。。红飘带,它在将具有视觉冲击的设计元素溶于一体的同时有着重要的生态目标,提供了一种保护河岸和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红飘带,景观在设计中不搞大规模的拆旧建新,不砍伐一棵原有树木,就势在荒草中开辟路径,简单地引入一条玻璃钢“红飘带”,把各种功能单位、生态元素融为

8、一体,从而运用巧妙的手段,实现了生态与游憩功能的和谐统一。针对以上的问题与要求,以俞孔坚教授为首的北大和土人设计团队提出“红飘带”设计方案——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河流生态廊道的绿色基底,并引入一条以玻璃钢为材料的、长达500米的“红色飘带”,并整合了多种城市功能。尊重乡土知识、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充分利用当地材料;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坚持保护、减量、再用和循环与再生理念;让自然做功,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合作,减少设计的生态影响。打破通常水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