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二(原线)课件.ppt

透视二(原线)课件.ppt

ID:57290841

大小:3.86 MB

页数:43页

时间:2020-08-10

透视二(原线)课件.ppt_第1页
透视二(原线)课件.ppt_第2页
透视二(原线)课件.ppt_第3页
透视二(原线)课件.ppt_第4页
透视二(原线)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透视二(原线)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原线,变线,灭点线段分类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直线为原线,其透视方向保持原状,没有灭点,变线: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为变线,其透视方向与原状不同,发生了变化,它们指向同一个灭点的方向。相互平行的变线,向同一个灭点的方向消失。三种原线的透视方向垂直原线看去仍然垂直水平原线看去仍然水平倾斜原线看去仍已原来角度倾斜相互平行的原线,看去仍然平行,没有灭点A.请画出一正方体的透视。条件:一个面与我们的画面平行请画出三角体的透视条件:三角形的面与我们的画面平行,并且三角形两边和底边的角度都为45度目点心点五种变线的放置方向直角平

2、变线45度角平变线其他角度平变线上斜变线下斜变线透视方向直角平变线向心点45度角平变线向距点其他角度平变线向余点上斜变线向降点下斜变线向升点目线目点心点距点2距点1升点降点原线和变线的透视分割将原线作相等或不相等的分割,其透视保持原比例不变,将变线作相等的分割,其透视呈渐远渐短状。5种灭点心点,距点,余点,升点,降点1.灭点位置的寻求灭点在画面上的地平线上,要在画面上寻得某变线得灭点,从目点引一平行于该变线的视线,线与画面相交的一点称该变线的灭点。原线2.五种灭点的位置和作用心点:画者中视线与画面相交点是心点,在视

3、平线的中央,是直角平变线的灭点。距点距点有两个,在心点左,右视平线上,它们离心点的距离与视距相等,距点是45度角平变线汇聚,消失的灭点。余点视平线上除心点,距点之外的灭点,都称为余点。余点是除垂直,45都角之外的其他角度的平变线的灭点,不同角度的平变线,有各自的余点位置。升点视平线上方的灭点都是升点;升点是对视平面向上倾斜的变线的灭点;降点视平线下方的灭点都是降点。降点是对视平面向下倾斜的变线的灭点。第五节灭线灭线对物面,线段透视的控制任何与画面不平行的平面无限延伸,其透视的尽头会消失在一直线上,这条线称为灭线。灭

4、线位置的寻求三种方法1.要在画面上寻找一被画物的灭线,应经过画者眼睛作一与该物面平行平面,平面与画面相交的直线,即被画物面的灭线。寻找灭线三种方法:2.B平面,过目点引两条与变线的平行的视线与画面交与两点,这两点的连线就是这一平面的灭线3.A平面,过目点作两条与两边线平行的线,一视线与画面交与一点,过这一点作与画面不相交的视线的平行线,就是这平面的灭线若两对中一对是变线,一对是原线,则过变线的灭点作原线的平行线就是这一平面的灭线。若两对都是变线,则两变线的灭点的连线就是这一平面的灭线第六节物体的近大远小等大的物体,

5、距离近看去大,距离远的看去小。要画出物体的“近大远小”关键是定出透视高度。一.透视缩尺法1.基本图法定垂直原线AB为量高线,长度可任意设定,自A,B引到地平线上的任意一灭点,由于两线实际平行,那么两线间的任意垂线就等长,这“V”型线我们叫透视缩尺。树的高度为3人高A电线杆的高度为2人高垃圾桶1/2人高灭点心点画建筑,室内设计透视图,由基线真高线引透视缩尺物体透视高度、一般立与墙面的竖线,该线贴在画面上,是经过缩短的真实高度,叫真高线。作图步骤:1.作真高线,以0.5米为单位分割真高线2.作地平线(视平线)在1.35

6、米处,即视高。3.在最底端作基线(也就是我们画面与地面的交线,和真高线的比例相同。1.352.81.352.84.作墙高为2.8米,宽为5米的画面矩形,把连接右墙面的上下两点分别与心点相连5.在其中一连线上选一点作垂线交另一连线,以这一垂线为边,作一矩形,过心点另两个矩形的交点相连并延伸到取景框。6.定出窗顶的高度为2.5米,窗台的高度为0.5米,镜框的高度为0.5米,均在真高线上安高度引线向心点求得;并把左右墙面的画框的宽度自定出。7.作出墙上门的高度为2米和画的高度与门相平8.定出A,B,C,D.E点分别为床,

7、柜子,桌子,灯,床头柜的位置9.作出柜子的高度为1米高,并作出橱门.10.作出床的高度为0.5米高,宽为2米。11.作出桌子的高度为0.7米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