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doc

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doc

ID:57302004

大小:21.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8-10

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doc_第1页
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doc_第2页
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后现代主义概说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广泛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它代表着一种流行、前卫的潮流,影响着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后现代主义并没有固定的界定,大体而言,它主要是对启蒙运动以来现代主义的反省与批判,企图去置疑这些主流的论述。  (一)后现代主义的起源与主题  1.后现代主义的起源  20世纪后半叶,全球各地的社会现象逐渐地由一元或二元转变为多元社会形态,女性、不同种族、原住民的文化等都要求受到重视。社会形态上,不再以西方文明以及西方的现代化为唯一的发展方向,而是趋向于肯定不同声音的价值和地位。  多元社会形态带来的是对优势文化的反省及

2、重新评估。优势文化控制着社会多数族群,在生活、经济、理念上要求认同,同时优势文化所代表的现代化的舒适生活、科技工业、以及经济发展的成果,造成了现代人以现代化为生活的目标,西方的物质文明成为所有政治体系及政策制定的方向。  后现代主义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在艺术界和思想界产生的一种西方思潮。大致说来,它是对现代西方文明的一种反省。  具体而言,就后现代主义名词的界定来说是各呈己见。  D.Gatlin认为,前现代是具统一声音的看法,如文艺复兴时期将古典文化视为具最高地位的强权优势文化或高文化;现代时期,仍然主张统一性文化观念的传承与传统权威,但握有

3、权威的不是宗教而是科学;到了后现代主义,放弃对统一性思维权威的追求,而以多元思维及反对独尊科学知识的思索为方向。MadanSarup则以在文学艺术界对现代性、后现代性、现代化、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等名词加以分辨。  就后现代主义的起源来说,也有各种说法。  2.后现代主义的主题  按照吉诺斯(HenryA.Giroux)的整理,后现代主义的主题包括:  (1)拒绝强权叙述(masternarratives)及基于第一原理的知识传统;  (2)怀疑哲学之正统原则及神圣的观点;  (3)向知识确定性及学术性学域之固定疆界挑战,称为“对集权的战争”及

4、拒绝包含一切的单一世界观点;  (4)否定有高低级文化的明显划分,所谓大众文化、通俗及民间艺术形式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  (5)启蒙时期的一些看法,如历史与进步并进,现代主义者对理性、科学、及自由的信任招致深切的置疑;  (6)人文主义的一些固定的、统一的而且可以确认的主题讨论被多元化及流动性论题及对叙述空间的要求所取代;  (7)拒绝接受推动西方文明进步是实现自由的唯一方式、及历史是直线进程的看法。  (二)后现代主义哲学观  福科(Foucault)、德里达(Derrida)、利奥塔(Lyotard)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此外,美国的

5、新实用主义也被看作是重要的后现代主义代表。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观也主要是反映了他们的哲学思想。二、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  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家中最著名的是吉诺斯(HenryA.Giroux),他由对美国教育体系的批判到自己的后现代主义教育论述的建立,表达了他的“批判教育学”立场。  PeterMclaren,他根据吉诺斯的理论发展他的民族学观点的“批判教育学”。  其他的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家主要有主张后结构主义的批判实用主义的CleoH.Cherryholmes、修正进步主义的后进步教育理论(postprogressivetheoryofedu

6、cation)以及以后现代主义立场发展生态教育观的C.A.Bowers等人。三、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教育主张  (一)教育目的  不同的后现代主义者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目的,这里分述如下:  1.Giroux认为若能结合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最佳理念,则教育者能够深化及强化批判的教育形式。批判教育学要求将教育视为一种“政治、社会及文化的事业”。如此,教育的目的在造就具有批判能力的公民,发展一个民主的公民哲学,协助学生了解个人在广大的社会关系网路的经验,参与社会论述。  2.Mclaren认为教育是取得个人及社会权力的工具。  3.Cherryholme

7、s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协助学生反省其接受的知识及边界论述,发展个人的新论述。  4.Bowers的教育目的主张采取另一个方向界定,为建立一个以生态为本的教育哲学,将教育目的设定在提升并建立一个文化与自然环境和睦相处的社会与文化情景。可以说,Bowers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有生态意识的未来公民,消除由16世纪以来现代理性主义思想和欧洲优势文化的影响,将教育视为以未来为导向的事业,甚至更极端地认为所有的教育就是环境教育,建立个人道德意识及乡土地理。  5.Martin检讨美国的教育,并就女性的思考方向,认为教育目标应该定在求得内部平和(domestic

8、tranquility)。这一目的的设定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考虑社会问题、社会情景、及社会整体的发展,而不是以个人的自我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