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合理构建.pdf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合理构建.pdf

ID:57303405

大小:294.19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8-11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合理构建.pdf_第1页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合理构建.pdf_第2页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合理构建.pdf_第3页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合理构建.pdf_第4页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合理构建.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合理构建.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合理构建车伍,武彦杰,杨正,闫攀,赵杨调蓄是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和排水内涝防治规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调蓄设施的合理设计、应用,可以很好地控制径流污染、削减径流总量和峰值、缓解洪涝灾害、利用雨水资源等。针对国内在城市雨洪调蓄的研究、规划设计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首先厘清调蓄设施的不同种类及功能特点,进而提出调蓄系统的概念、构建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框架,分析调蓄系统与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相关子系统的联系及相互衔接关系,为我国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相关标准的制定、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更科学的思路和技术路线。调蓄是维持自然

2、水文循环和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极关键的环节,也是构建“海绵城市”的重大举措。我国古人在治水、用水中已充分显示了对调蓄的理解和智慧的运用,甚至可追溯到古老、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云南元阳的哈尼梯田和南宋时期赣州的福寿沟蓄排系统等。然而当代,随着城市雨水“快排”理论的发展和灰色排水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城市自然蓄排系统的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灰色基础设施的增加减少了对自然调蓄排放设施的需求,大量河道、坑塘、湿地等天然调蓄设施被破坏、填埋甚至消失,城市调蓄能力大幅下降。尽管传统“快排”模式在城市排水和内涝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难以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流失、径流污染、

3、洪涝风险加剧等突出问题。而这也警示人们,重拾古代雨洪管理智慧,利用现代雨洪管理理念和技术,构建现代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重要性。调蓄是综合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开始成为雨水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受到广泛重视。业内已开展了大量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应用,相关国家规范标准也正在编制,如新编《城市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等。但由于国内城市现代雨洪管理发展的整体滞后,相关研究及实践较薄弱,尤其在城市雨洪调蓄方面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缺乏对雨水调蓄问题的系统梳理和对调蓄系统的综合性分析和科学认知,制约了相关标准的制定、调蓄设施的合理

4、规划设计和有效实施等一系列重要工作的开展。1我国城市雨洪调蓄中存在的问题1.1概念混淆笔者早前已论述过调蓄的概念、设施分类、功能等,但由于雨水系统发展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业内对雨水调蓄系统长期以来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深入研究,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概念不清和混淆的问题,甚至一些专业人员对储蓄和调节设施的功能、控制对象、设计方法等基础问题也存在理解上的片面或错误,这会直接影响到调蓄设施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的科学性,以及规范标准制定的合理性。2缺乏系统的思想和解决方案因面对解决城市水涝、径流污染、雨水利用等问题的迫切需求,国内近年出现大量调蓄设施的规划设计与实践。例如,北京在

5、许多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项目中应用了储蓄池,在立交桥积水点改造项目中已建、将建数十座调节设施;上海为治理苏州河径流污染先后建设多个CSO调蓄池;北京、沈阳、广州、上海等城市考虑通过建设深层调蓄隧道来重点解决内涝问题等。这些工程项目对解决城市雨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一方面,它们的建设大多局限于局部问题缓解和末端控制,投资较高,综合效果有限;另一方面,它们的功能、构造和设计计算方法其实都不相同。如何针对一个城市区域雨洪的多种控制目标和复杂的条件,进行综合性规划设计,优化设置调蓄设施和规模,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总体而言,缺少城市或区域尺度内各类调蓄设施的系统

6、性规划设计,难以产生规模效益和实现多功能的“海绵城市”目标。1.3相关系统衔接关系不清调蓄设施是城市雨水系统中的核心设施之一,既可用于排水系统的源头、中途和末端,也可用于雨水利用、径流污染控制和洪涝控制等多个子系统,目前,业内不仅存在对雨洪控制利用系统各子系统间调蓄的衔接关系缺乏理解的问题,更缺乏对可量化的科学数据识别和合理衔接关系的掌握,难以为实际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可靠的支撑。虽然在新编或修编的《城市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等技术文件中都引入了有关调蓄的内容,但各子系统中的调蓄基本相对独立,并未明确它

7、们之间的衔接关系。例如,在排水内涝防治系统中,如何评估、优化源头控制和大小排水系统不同的调蓄设施组合;在径流水质控制过程中,如何实现储蓄设施在源头、中途及末端的优化配置;在旧城CSO溢流污染控制系统和内涝治理中,如何量化水质控制和暴雨峰流量控制的关系和效果;此外,调蓄设施涉及的土地空间如何在城市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中得到体现和落实,这些都是需要给出清晰回答的重大问题。1.4对绿色调蓄设施重视不足事实上,绿色调蓄设施是城市“海绵体”的最重要形式,离开了绿色调蓄设施,“海绵城市”也将成为空中楼阁。但城市的过度开发过程已导致大量自然调蓄设施遭受严重破坏,“海绵”功能

8、锐减甚至丧失。例如,北京市自1960年至1974年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