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向测井方法主要特点对比表.doc

侧向测井方法主要特点对比表.doc

ID:57315516

大小:185.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8-11

侧向测井方法主要特点对比表.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侧向测井方法主要特点对比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侧向测井方法主要特点对比表原理与特点曲线特征主要应用影响因素其它为了评价含油性,必须较准确的求出地层的电阻率,在地层厚度较大、地层电阻率和泥浆电阻率相差不太悬殊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普通电极系测井来求地层电阻率;但在地层较薄、电阻率很高,或者在盐水泥浆的情况下,由于泥浆电阻率很低,使得电极流出的电流大部分都在井和围岩中流过,进入测量层的电流很少。因此测量的视电阻率曲线变化平缓,不能用来划分地层,判断岩性。另外,在砂泥岩交互层地区,高阻邻层对普通电极系的屏蔽影响很大,使其难以求出地层真电阻率这些原因促进发展了侧向测井,其特点是,在供电电极

2、A上下方各加了两个同极性的电流屏蔽电极,使供电电极电流聚焦成薄板状垂直流向地层,再适度发散,然后流向电极B。因此,侧向测井又叫聚焦测井,是目前在盐水泥浆井、高阻薄层地区或碳酸盐岩地区广泛使用的电阻率测井方法。侧向测井目前有七侧向、三侧向、双侧向等。双侧向测井目前认为是最好的侧向测井方法,在长庆油田测井系列中也采用。八电极侧向测井简称八侧向,缩写为LL8,是一种不贴井壁,在井内居中测量的浅探测电阻率测井。它是电极距比浅侧向还小的七侧向电极系,在下方近处设置屏蔽电流回路电极B1,而在上方较远处设置回路电极B,使其探测半径比通常的浅侧向还

3、浅,约10~40。它常与双感应(中、深感应)组合,长庆油田就采用双感应——八侧向作为油井完井的测井项目之一。深、浅双侧向曲线特点1、当上下围岩的电阻率相同时,双侧向测井曲线关于地层中心对称。2、随地层厚度的减小,围岩电阻率对视电阻率的影响增加。3、若围岩电阻率小于地层电阻率,则视电阻率小于地层电阻率;反之,若围岩电阻率大于地层电阻率,则视电阻率大于地层电阻率。在这两种情况下,二者差异均随地层厚度的减小而增加。4、读取数据的方法:取地层中点的视电阻率值或取地层中部的几何平均值。5、深双侧向视电阻率曲线主要反映原状地层的电阻率;而浅双侧

4、向视电阻率曲线主要反映侵入带的电阻率。主要用途是:由于双侧向测井探测深度比三侧向深,同时,深、浅双侧向的纵向分层能力相同,因此,曲线便于对比。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A、划分岩性剖面:由于电极距较小,双侧向测井曲线的纵向分层能力强,适于划分薄层。B、确定地层真电阻率及孔隙流体性质通过对深、浅双侧向视电阻率曲线做井眼、围岩—层厚及侵入校正,即可确定岩层的真电阻率及侵入带的直径。由真电阻率即可确定地层孔隙流体性质。C、判断油水层:将深、浅三侧向曲线重叠绘制,在渗透层出现幅度差。当Rmf>Rw时,在油层层段,深三侧向读数大于浅深三侧向读数,含

5、油饱和度越高,差异越大,为泥浆低侵;在水层层段,深三侧向读数小于浅深三侧向读数,含水饱和度越高,差异越大,为泥浆高侵。当Rmf

6、地层厚度)、侵入(侵入特征、侵入半径)。应用图版或相应的计算公式,即可对双侧向视电阻率按上述顺序依次进行校正,得到地层电阻率。双感应—八側向测井仪技术指标n仪器总长度:6500mmn·仪器直径:90mmn·仪器总重量:121kgn·最高工作温度:155℃n·最大承受压力:100MPan·电子仪上插头分配:1、5八侧向信号输出n2、5深感应信号输出n3、5中感应信号输出n·仪器工作频率:感应20kHz±10Hz正弦波,八侧向1250Hz±2Hz方波n·记录点:全部从仪器最低堵头向上计算。n八侧向:500mmn中感应:2200mmn深感

7、应:3250mmn自然电位:3250m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