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变式训练几例.doc

初中数学变式训练几例.doc

ID:57316832

大小:23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8-11

初中数学变式训练几例.doc_第1页
初中数学变式训练几例.doc_第2页
初中数学变式训练几例.doc_第3页
初中数学变式训练几例.doc_第4页
初中数学变式训练几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变式训练几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变式训练一、概念的变式训练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数学概念的形成,尤其是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因而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多方面呈现概念的外延和触及一些“貌似神离”的情况,以便突出概念的内涵,使学生能深刻、准确地理解掌握概念。如在学习平方根的概念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变式训练,例题:16的平方根是。变式1:16的正的平方根是。16的负的平方根是。变式2:的正的平方根是。变式3:已知的平方根是,则=。二、公式、法则、定理等的变式训练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定义、定理、性质、公式、法则)是解决数学问题并产生新问题的起点。在复习公式、定理的教学中,不要直

2、接呈现现成的结论,而应充分利用特例、实验等手段,设计系列问题变式。利用问题变式来明确定理、公式和法则的条件、结论、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关键之处,进而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能力和正确的演算能力。从而引发学生遐思绵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思考问题的深刻性。例1、出示变式判断题,并给出图示说明,让学生理解正误的原因。(1)经过半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图1(2)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图2(3)过直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图3图1图2图3例2、完全平方公式“”的新课讲授时我设置了如下的变式训练:计算:(1),(2),(

3、3),(4)。比如在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后,对于的展开为三项二次式,学生基本上都能够掌握,但是这还不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完全平方公式。通过下面的变形:学生通过完成上述填空,不但深化了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最后在学生能纯熟的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后,老师再提出变形:例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在AB边上.四边形EFGB也为正方形,设△AFC的面积为S,则()A.S=2B.S=2.4C.S=4D.S与BE长度有关变式一、3、如图,矩形中,cm,cm,点为边上的任意一点,四边形也是矩形,,则.变式二、正方形、正方形和正方形的位置如图4所

4、示,点在线段上,正方形的边长为4,则的面积为:(A)10(B)12(C)14(D)16例3、例如:“求证: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o”一般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困难的,顺题深入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变式1:顺次连结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变式2: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变式3: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变式4:顺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变式5:顺次连结什么四边形中点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变式6:顺次连结什么四边形中点可以得到矩形?三、题目形式的变式训练例题的教学采取学生议

5、练,教师点拨、评讲相结合,着重引导学生解决如何设所求函数的解析式、怎样建立方程组。从例题出发,组织变式训练,提高训练效率。1、多题一解,培养学生触一通类的数学思维能力。例题: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变式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一次函数的图像与轴、轴的交点A、C,并且经过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变式2:已知抛物线经过两点、。且对称轴是直线,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变式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且在轴上的截距是-1,它与二次函数的图像相交于、两点,又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直线,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

6、性。例题: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OB、OD的中点,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分析,完成此例题)图1变式训练:变式1:若将例题中的已知条件E、F分别是OB、OD的中点改为点E、F三等分对角线BD,其它条件不变,问上述结论成立吗?为什么?变式2:若将例题中的已知条件E、F分别是OB、OD的中点改为BE=DF,其它条件不变,结论成立吗?为什么?变式3:若将例题中的已知条件E、F分别是OB、OD的中点改为E、F为直线BD上两点且BE=DF,结论成立吗?为什么?变式4: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H、G、E、F分别为线段B

7、O、DO、AO、CO的中点,问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若结论成立,那么直线EG、FH有什么位置关系?图2图3变式5:如图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个点;G、H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已知AE=CF,DG=BH,上述结论仍旧成立吗?四、思维变式教学思维变式往往指题目变式(多题一解)与方法变式(一题多解)的综合。“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在初中数学复习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体会到蕴藏在数学问题中的“生命”价值,充分利用问题变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发散性和独创性,使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从多角度、多层

8、次、全方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