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加味六君子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初步观察附_84例病例报告.pdf

自拟加味六君子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初步观察附_84例病例报告.pdf

ID:57328761

大小:123.6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8-12

自拟加味六君子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初步观察附_84例病例报告.pdf_第1页
自拟加味六君子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初步观察附_84例病例报告.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自拟加味六君子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初步观察附_84例病例报告.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02年6月第25卷第2期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Jun.2002,Vol.25,No.2JournalofChengduUniversityofTCM·55·自拟加味六君子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初步观察附:84例病例报告1233边玉芝 刘朝益 廖品东 罗敏(11江油长城特殊钢集团三厂医院,四川绵阳 621704;21江油长城特殊钢集团总厂医院;31成都中医药大学)摘 要: 目的 总结笔者运用自拟加味六君子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经验。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4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服

2、用加味六君子汤,对照组采用维酶素治疗。对照观察二者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愈率为3112%,总有效率为9015%;对照组显愈率为2510%和2010%,两组疗效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 体现温补疗法的自拟加味六君子汤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关 键 词:温补疗法;六君子汤;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图分类号:R25613;R57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0668(2002)0220055202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目前对此合慢性浅表性胃炎之诊断

3、。[1]病的中医分型达5种之多,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2 治疗方法中发现,此类患者似以脾胃虚寒型者为多。2000年2.1 治疗分组-2001年,笔者对84名已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根据患者自愿原则,或服中药,或服西药。其的患者,从年龄、病程和证候等各方面进行了较为客中:治疗组服中药,共64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观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64例自愿服用中药18例;年龄3112~6815岁,平均4614岁;病程112的患者,采用以补脾温中为主的自拟加味六君子汤~616年,平均4118年),对照组服西药,

4、共20例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918~6715岁,平1 临床资料均4519岁;病程113~618年,平均4138年),两组1.1 一般资料患者年龄与病程相比,其平均值相近,有可比性。本资料共收集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的患者2.2 治疗方法84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24例;40岁以前发病(1)治疗组:以自拟加味六君子汤为基本方。药者12例,40岁以后发病者68例;病程均在1年以物:党参、茯苓、炒山楂、炒神曲各20g,白术18g,甘上。草6g

5、,半夏、川芎各12g,陈皮、元胡各15g,砂仁1.2 症状体征10g。加减法:根据辨证施治原则进行加减。若疼本资料84例患者中,具有胃脘隐痛,时作时止,痛较剧者,加九香虫10g;嗳气频者,加沉香3g,旋喜揉按,得热则减等虚寒征象者68例,其中,兼便溏覆花15g;泛酸嘈杂者,加黄连6g;口淡纳差,泄泻24例。在84例患者中,脉虚(细、小、芤、濡)、寒者,加苡仁、芡实各20g。煎服法:每剂药分3次煎(迟)或弦、紧者72例。煮,每次加水约250mL,3次共得药液约500mL,113 胃镜检查分3次口服。

6、30d为1疗程。本资料84例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胃粘膜充血性(2)对照组:口服维酶素,每次4片,1日3次,红斑、水肿,表面有粘稠灰白或淡红色粘液,或红白连续服用30天。相间,或有点状出血斑及糜烂。胃粘膜病理活检证3 治疗结果实有炎性细胞浸润。3.1 疗效标准114 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1]采用《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制定以下标准:(1)近期临床治[1]准》中规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84例均符(下转第57页)作者简介:边玉芝,1958年4月生

7、;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脾胃病的临床研究。 第2期            林伟等 椒梅排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病86例·57·本方针对本病疼痛剧烈的特点,试探性加大某用”之法。些酸、辛药物的使用剂量,如乌梅由常用量30g增5.4 椒梅排蛔汤的临床应用体会至60g,川椒由5g增至10g,用后发现安蛔止痛效长期以来,中医药治疗胆道蛔虫病疗效确切,得果更明显。表明乌梅、花椒增大剂量合用,对蛔虫具到医学界一致承认。与西医的某些治疗方法如纤维有麻痹、抑制或瘫痪作用,又具有松驰oddi氏括约十二指肠镜取蛔比较,其疗效

8、虽略显不及,但中医药肌的功能,既能达到较好的止痛效果,又有利排蛔,体现“简、便、廉”即用药简单,使用方便,药价便宜,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为大多数患者所接受,尤其适用于经济不发达的广5.3 椒梅排蛔汤的排蛔作用分析大农村。笔者拟本方治疗胆道蛔虫病,其意义在于当蛔虫进入胆道后,刺激Oddi氏括约肌痉挛而尽可能短时间内取得满意疗效,减少并发症,但其疗发生疼痛,同时又将肠道细菌带入胆道,在潴留的胆效仍有不足的方面,望同行们进一步发掘其潜力。汁中生长繁殖,引起胆道感染等并发症[2]。因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