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pdf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pdf

ID:57341329

大小:196.1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8-12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pdf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pdf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pdf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班级成绩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50分)1、隋朝统一南北的时间是()A.581年B.589年C.618年D.605年2、隋朝与秦朝最突出的相同点在于()A.外戚建立,暴政而亡B.结束分裂,实现统一C.定都长安,疆域广阔D.大兴土木,民不聊生3、下列著名建筑工程无一不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其中,建造于隋朝的是()①万里长城②大运河③都江堰④赵州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隋朝的一位苏州先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A.永济渠B.江南河C.通济渠D.邗沟5、毛泽东在其词作《

2、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其中“唐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的年号是()A.开皇B.光武C.贞观D.开元6、促使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最主要原因是()A.爱民如子B.树立权威C.隋亡之鉴D.有自知之明7、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A.任用魏征等贤臣B.重视人才的培养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创立科举制度8、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A.重用人才B.减轻刑罚C.轻徭薄赋D.善于纳谏9、唐朝全盛时期的最高统治者是()A.唐高祖李渊B.唐太宗李世民C.女皇武则天D.唐玄宗李隆基10

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禅让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科举制11、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12、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13、武举要考步射、马射、负重等,也要考其语言、身材。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即由武举进入仕途,武举制创立于()A.唐太宗时期B.唐高宗时期C.唐玄宗时期D.武则天时期14、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A

4、.汉朝和匈奴的关系B.唐朝和新罗的关系C.唐朝和靺鞨的关系D.唐朝和吐蕃的关系15、2010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后,全国各族人民纷纷伸出援手,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互助的赞歌。翻开历史画卷,不乏讴歌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的是()A.玄奘B.文成公主C.卫青D.鉴真16、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A.突厥可汗B.匈奴单于C.吐蕃赞普D.回鹘可汗17、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典籍的是()A.《大唐西域记》B.《徐霞客游记》C.《东游记》D.《西游记》18、“舍己为人传道去,唐风洋溢奈良城”称赞的是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

5、)A.张骞B.班超C.鉴真D.玄奘19、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唐朝对外关系的是()A.玄奘西游B.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C.鉴真东渡日本D.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20、唐朝对外交往频繁,是由于具备了哪些条件()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发达③实行开放的政策④交通发达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1、2009年5月23日至28日,第二届中国诗歌节在陕西西安举行。本次诗歌节的主题是“盛世中国,诗意长安”,它令我们联想到我国诗歌创作的巅峰时代()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22、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

6、是()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23、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农民用曲辕犁耕地B.家中摆着唐三彩C.长安大明宫含元殿,气势恢弘,富丽堂皇D.长安城内有许多“瓦子”,十分热闹24、“我评此画如奇书,颜筋柳骨追欧虞。”宋代诗人陆游这句诗中的“颜筋柳骨”是对唐朝哪两位书法家书体的合称()A.阎立本、柳公权B.颜真卿、柳公权C.颜真卿、吴道子D.颜真卿、柳宗元25、唐朝和西汉相似的地方是()①开国皇帝都是吸取前王朝灭亡的教训②两朝都出现过治世局面③两朝都对边疆少数民族友好往来④都成都在长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二、非选择题(共50分

7、)26、阅读下列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4分)(1)这句话是谁说的?(2分)(2)他把君和民的关系比作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3分)(3)他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3分)(4)在他执政之后,为了缓和君民关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促使了什么局面的形成?(6分)27、阅读下列材料:(15分)“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赵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制度?他正式诞生于谁在位时?(4分)(2)唐朝皇帝对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