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优秀教案.pdf

前赤壁赋优秀教案.pdf

ID:57351959

大小:883.2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8-12

前赤壁赋优秀教案.pdf_第1页
前赤壁赋优秀教案.pdf_第2页
前赤壁赋优秀教案.pdf_第3页
前赤壁赋优秀教案.pdf_第4页
前赤壁赋优秀教案.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前赤壁赋优秀教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精品《前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2、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3、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二、教学重点难点1、解读苏轼情感变化的真实缘由2、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3、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三、教学课时:3课时(本教案是第2、第3课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前确定"走近苏东坡"主题阅读并制作语文小报、确立研读小组等-可编辑-精品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序幕:用优美的画面及音乐背景创设和谐良好的

2、教学氛围和情境(一)、导入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这段话是今年已入选为国家优秀经典剧目《班昭》中的一段精彩台词我认为它同样可以用来概括苏轼在黄州期间那段苦难而又不平凡的经历苏轼因"乌台诗案"含冤身陷囹圄一百三十天后,他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州,一代名人与鱼虾麋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苏轼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孤寂和悲苦-可编辑-精品于是他多次来到人们传说中的古战场赤壁,去寄情山水、凭吊古人在赤壁下,他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

3、,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他用《念怒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为他苦难多变的人生作了最精彩的诠释那么今天就让我来欣赏其中的《前赤壁赋》这篇千古美文,共同感受这位大文豪的心路历程吧!(二)、朗读要求学生边听配音朗读,边想象苏轼笔下的赤壁美景,随后交流自己最喜爱的一句描写美景的句子,并说明理由(三)、研读讨论:问题一: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饮酒乐甚--→愀然--→喜而笑(乐)--→(悲)--→(乐)-可编辑-精品问题二: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为何而乐?乐:清风明月、水天一色(景美)朦胧迷离、羽化登仙问题三:苏轼的悲又从

4、何而来?从歌声中来(政治失意)从箫声中来(箫声幽怨)从历史人物中来(人生无常)从个人境遇中来(生命短暂)问题四:苏轼又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1、探究第四段的思路、说明分层理由;分别用一对表示矛盾关系的词语来概括层意-可编辑-精品可分为两个层次:一:变与不变二:取与不取(注意抓住"且夫"等关键性词语来理清思路)2、从文中找出苏轼关于水、月、人"变与不变"的词句,并深入理解变不变逝者如斯(水)未尝往也(水)盈虚者如彼(月)卒莫消长也(月)时刻在变(人)无尽也(我)(水、月、人都是既变又不变的)-可编辑-精品3、比较客与苏轼关

5、于物和人在"变与不变"的问题上,观点有何不同?并加以分析物人客:无穷不变须臾变化(片面)(悲)苏轼:物与人都是既变又不变(全面)(喜)(用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这是一种理性的思辩)4、请学生从已学过的课文中,寻找事例来证明"变与不变"之理-可编辑-精品5、分析第二层"取与不取"取不取清风明月非吾之所有(大自然是一部抚慰人心灵、开阔人胸襟、陶冶人情操、启迪人智慧的百科全书)小结:苏轼的悲情从哲学思辩中、从自然美景中解脱了出来,这种理性的思辩使他乐观旷达问题五:苏轼是如何得到了永恒的?人格魅力:辩证处世、正直进取、旷

6、达乐观、真纯淳朴、胸怀天下等文学成就:-可编辑-精品文: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苏黄"(苏轼、黄庭坚)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辛"(苏轼、辛弃疾)等文化遗产:书画成就:"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前赤壁赋》被董其昌誉为"《兰亭》之一变也")食文化(东坡肉等)酒文化(自酿养生酒)茶文化(自制紫砂壶)服饰文化(东坡帽、东坡巾等)为官政绩: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兴办医院、学校等为民办的实-可编辑-精品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泽被后世(四)、反馈交流1、结合这次"走近苏东坡"的主题阅读,谈谈你的阅读收获2、教师用多媒体交流自己

7、阅读收获并作总结老师的一点体会与学生共享:"人生最难抛的是荣华"哲学思想和理性思辩使苏轼悟透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是身外之物,如过眼云烟,不必强求"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集文化之大成的苏轼用丰厚的人文底蕴让自己在寂寞中淡泊沉静下来,与自然山水对话,与历史人物对话,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寂寞也使苏轼在孤灯下写完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寂寞使-可编辑-精品苏轼如此美丽寂寞使苏轼真正地成熟(五)、读写结合根据作文命题结合你对苏东坡的了解补写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第二段注意文意贯通独上高楼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8、题记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在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可编辑-精品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