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止泻药.pdf

正确使用止泻药.pdf

ID:57360072

大小:935.36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8-12

正确使用止泻药.pdf_第1页
正确使用止泻药.pdf_第2页
正确使用止泻药.pdf_第3页
正确使用止泻药.pdf_第4页
正确使用止泻药.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正确使用止泻药.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精品止泻药通常用予严重的急性腹泻或慢性腹泻,以求腹泻停止,防止因腹泻丢失水、盐过多引起脱水和营养不良。服用止泻药时,首先要明确引起腹泻的病因是什么。如果是肠道内细菌感染,如中毒性痢疾、各种细菌性肠炎,由于细菌及其放出的毒素对身体是有害的,除引起腹泻外,并有发热、精神不好、脸色发白、食欲不振等中毒症状。此时不应急于止泻。因为腹泻能使细菌、毒素及病毒随粪便排出体外,减轻中毒症状。也就是说细菌性肠炎一般不用止泻药。当中毒症状消失、炎症明显好转,仅大便水分多时,可短时间内试用止泻药。常用的止泻药有收敛止泻药,如鞣酸蛋白、次碳酸铋;吸附剂有药用炭;收敛及减少肠蠕动的药如止泻宁;调整肠道菌群平衡的药有促

2、菌生、回春生、妈咪爱、整肠生、乳酸菌素片等,粘膜保护剂思密达。鞣酸蛋白有收敛止泻作用。药用炭片有吸附作用,可吸附细菌和毒素、水分,但亦可吸附营养素、消化酶、抗生素等,对止泻无明显作用,可短期试用,不宜长期服用。急性感染性腹泻一般不用止泻宁。因为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是小肠分泌水和电解质增多或炎性渗出,故用其治疗收效不理想,而且延缓肠内容物的排爱,使致病微生物同肠粘膜接触的机会及毒性产物吸撮都增加,可加重病情。促菌生、回春生、妈咪爱、整肠生、乳酸菌素片等微生态制剂,适用于小儿急慢性腹写,急慢性痢疾及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或便秘。思密达有吸附细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的作用,对消化道粘膜有保护作用,对

3、急、慢性腹泻,特别是秋季腹泻有较好的疗效,对菌痢也有缩短病程、减轻症状的作用。复方樟脑酊,有止泻、镇痛作用,适用于非感染性严重的腹泻,感染性腹泻则不能用。因其中含有吗啡,宜短期应用。止泻药品种较多,适应症不同,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应用。(ZLW)止泻片含次碳酸铋、鞣酸蛋白。次碳酸铋内服不被吸收,可在肠粘膜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轻食物的刺激,并且有收敛止泻作用。鞣酸蛋白能使蛋白凝固,到小肠内遇碱性肠液后逐渐分解为鞣酸和蛋白,也有收敛止泻作用。因此,这两药配合在一起称为止泻片。它适用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止泻片中所含的两种药物虽然都是老药,但其作用是良好的,至今在止泻药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使用

4、止泻片时应注意,它适于消化不良性腹泻,必须诊断清楚再用药。急性腹泻往往是细菌或病毒引起,此时腹泻有利于病菌或毒素的排出。如果很快使用止泻片,迅速停止腹泻,会使毒素从肠道吸收,加重中毒症状。所以,细菌引起的腹泻应首先进行抗-可编辑-精品菌治疗,控制住感染。在控制感染后若长时间仍然腹泻,可用止泻片作为辅助治疗。不能见腹泻就用止泻药。另外,消化不良性腹泻使用止泻片时,不要与乳酶生及酶类助消化药同服,因止泻片能降低此类药物的疗效。如果这两类药物都需要用,服药时间应间隔2~3小时。常用的止泻药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减轻对肠粘膜刺激的止泻药,如鞣酸蛋白、次碳酸铋等。另一类是抑制肠蠕动的止泻药,如复方樟脑酊

5、、苯乙胍啶、鞣酸蛋白(也具有减少肠蠕动的功效)等。在使用止泻药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腹泻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它有利于清除肠道的刺激性物质和毒性物质。因此,治疗时应针对病因,不宜依赖止泻药。如果是肠道细菌感染所引起的腹泻,应首先选用抗菌药物治疗。(2)剧烈而持久的腹泻,会导致体内水和电解质的丢失及紊乱,可引起酸中毒甚至虚脱等。因此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可适当应用止泻药以控制症状。(3)如果是饮食不当引起消化不良或胃肠功能紊乱的腹泻,应采用非特异性止泻药。如鞣酸蛋白,作用于肠道非炎症性粘膜,使蛋自质凝固而形成保护膜,保护胃肠粘膜,减轻肠道内容物对肠壁的刺激而阻止下泻。(4)抑制肠道蠕动的药物,

6、以含吗啡的制剂较有效。临床上常用的有复方樟脑酊等,但它不宜用于感染性腹泻。苯乙胍啶可通过抑制肠管的运动而止泻,但长期服用可致依赖性。近年来使用的易蒙停,能抑制肠蠕动及收缩,是一种极强的长效抗腹泻药。但儿童、肝功不全者应慎用,12个月以下婴儿禁用。(5)儿童及婴幼儿出现的腹泻,一般为消化不良或胃肠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最好选用无明显副作用的鞣酸蛋白,但过量服用会引起便秘。鞣酸蛋白、次碳酸铋及复方苯乙哌啶都属于止泻药,它们是通过收敛和吸附作用达到止泻目的。-可编辑-精品(1)鞣酸蛋白:是鞣酸和蛋白质的结合制剂。口服后蛋白部分在肠道内被消化,释放出来的鞣酸,能在发炎的肠粘膜表面沉淀蛋

7、白质,形成一层保护膜,减低了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炎症渗出减少,同时减低了肠内有害物质对神经末梢的刺激,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和抑制肠蠕动,发挥止泻功效。常用剂量成人每次4—8片,每日3次口服。(2)次碳酸铋:属于吸附药,此类药还包括活性炭等。它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溶解,呈细微粉末状。口服后能在发炎的肠道内机械地吸附细菌、毒素和炎症产物;另一方面能附着在肠粘膜上,减缓炎症刺激,达到止泻目的。每片0.3克,1次1—3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