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模型导言.pdf

经济模型导言.pdf

ID:57364034

大小:515.7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8-12

经济模型导言.pdf_第1页
经济模型导言.pdf_第2页
经济模型导言.pdf_第3页
经济模型导言.pdf_第4页
经济模型导言.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模型导言.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模型导言第一节经济模型概念平时我们经常谈到模型,如几何模型、楼房模型、工程模型、军事模型、计算机模拟模型、经济模型等等。模型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这里我们仅研究经济模型。所谓经济模型就是对某种经济现象或经济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示经济现象或经济规律大体上有三种形式:用语言表述、用图形表示和用数学式子表示。因此,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经济模型可分为:语言模型、图形模型和经济数学模型。其中经济数学模型又可分为理论模型、经济计量模型和数量模型。下面我们看某一种农产品的市场局部均衡模型。某一种农产品市场有许多生产者(供给者)和消费者(需求者)。在这一市场中,我们把全部生产者提供的这种农产品的数量

2、之和称为市场供给量;全部消费者的需求量之和称为市场需求量。供给量的多少不仅取决于这种农产品的价格,还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价格指数,即供给量与价格成正相关,与生产要素的价格指数负相关。需求量多少不仅取决于价格的高低(与价格负相关),而且也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收入水平正相关)。当市场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市场处于均衡,这时的交易量为均衡交易量,价格为均衡价格。以上所述就是这种农产品的市场局部均衡模型,是一种语言模型。该模型可以用图表示,称为图形模型。如图1.1.1所示:PSP*D0Q*Q图1.1.1某种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这里横轴Q表示农产品的数量,纵轴P表示价格。图中S是该农产品的供给曲线,

3、D是需求曲线,和上面语言模型的表述相一致,供给曲线斜率是正的,表示供给量与价格正相关;需求曲线的斜率是负的,表示需求量与价格负相关。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1交点E表示供需均衡,Q*为均衡交易量,P*为均衡价格。由此可以看出图形模型比语言模型更为直观。该模型用数学式子表示:Q=a+aP+aYd012Q=b+bP+bRs012Q=Q(1.1.1)dS式中,Q、Q表示这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和供给量,P表示价格,Y表示消费者的收ds入水平,R表示生产要素的价格指数。第一个方程是需求方程式,a<0,a>0;第二12方程是供给方程式,b>0,b<0;第三个方程式表示市场处于均衡。这三个方程联合12在一起

4、,即模型(1.1.1),表示了该种农产品的市场局部均衡。模型(1.1.1)称作理论模型。对于模型(1.1.1)的需求方程,影响需求量Q的因素除了价格P,消费者的收入d水平Y之外,还有其它一些因素(包括随机因素),在需求方程右边加上随机项ε;同样在供给方程的右边加上随机项μ,则模型(1.1.1)为Q=a+aP+aY+εd012Q=b+bP+bY+μs012Q=Q(1.1.2)ds模型(1.1.2)为经济计量模型若给定了该农产品交易量、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投入要素价格指数的一组样本数据,对模型(1.1.2)的参数进行估计,可得出相应的数量模型,如:Q=95.06-6.1054P+2.7133

5、YdQ=480.29+13.4933P-5.5050RsQ=Q(1.1.3)ds对模型(1.1.3)求解(这里Y和R是外生变量,假定值已给定),可得到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交易量。对所要研究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模型是数量模型。本书所研究的经济模型主要是指第三种,即数量经济模型。2第二节选择和建立经济模型建立经济模型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和研究经济问题,因此模型必须能够尽量全面、正确的反映经济问题。如何选择和建立经济模型,必须具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所研究的经济问题的现有假说、理论要有所了解,尤其是已提出的理论模型和有关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实际问题的熟悉,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特点和对样本的分析。如

6、研究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问题。首先要考虑经济学家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已有理论,如凯恩斯绝对收入假定、杜生贝利的相对收入假定、费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定等,及每种假定的条件和理论模型。然后分析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特点,选择生命周期假定,并用储蓄余额表示资产存量,建立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模型①(经济计量模型)C=a+aY+aS+ε(1.2.1)t01t2tt式中C为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额,Y为人均年纯收入,S为年底人均储蓄余额。利用1985-2002年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得出如下数量模型。C57.81660.8291Y0.16S(1.2.2)ttt对于选择和建立经济模型大

7、体上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正确选择模型形式首先,应明确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属于生产问题,需求问题,或是经济增长问题,消费问题,投资问题;是微观经济问题或是宏观经济问题。对于每种问题经济学家都进行了详细研究,已有许多研究成果,提出了不同情况下的多种生产函数,需求函数,消费函数,投资函数等理论模型。这些已有的理论模型可供我们研究问题时借鉴,但不可机械地套用。因为每种模型都是从某一个侧面,针对一些假设条件提出的。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