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试卷.pdf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试卷.pdf

ID:57367775

大小:635.36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8-12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试卷.pdf_第1页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试卷.pdf_第2页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试卷.pdf_第3页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试卷.pdf_第4页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试卷.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试卷.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高一地理本试卷由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综合题)、答题卷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共40道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目前人类可以观察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A.总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2.下列天体系统中与银河系并列的天体系统是A.总星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太阳系3.在太阳系中,有关地球特殊性的正确叙述是A.体积在八大行星中最大B.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C.既有自转又

2、有公转D.太阳系中唯一适宜生物生存的行星4.与地球上生命存在无关的因素是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C.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5.地球与火星特征比较,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A.重力加速度大小B.公转周期长短C.表面温度高低D.昼夜交替周期长短6.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A.维持地表和地球内部温度B.产生极光现象C.为人类提供能源D.产生“磁暴”现象7.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①引起潮汐现象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④诱发地质灾害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8.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3、A.日冕B.极光C.太阳光D.黑子和耀斑9.根据长期观测和记录,太阳活动变化的周期大约为A.6年B.60年C.22年D.11年10.关于耀斑爆发对地球造成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线电短波通信出现短暂的中断B.太阳黑子的数量明显增多C.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D.北京地区出现强沙尘暴奥巴马于20XX年11月15日至18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奥巴马于北京时间(东八区)11月15日22时飞抵北京,11月18日17时离开北京。根据资料和图1回答11—12题。11.奥巴马18日17时离开北京时,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的当地时间是A.18日4时B.1

4、9日4时C.19日6时D.19日13时12.奥巴马访华期间,图中四个城市黑夜最短的是A.北京B.上海C.新加坡D.华盛顿13.奥巴马访华期间,太阳直射点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B.在北半球,向南移动C.在南半球,向北移动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14.黄赤交角是指A.地轴与地平面的夹角B.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D.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15.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范围在A.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B.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图2C.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D.北极圈与南极圈之间16.在地球表面上,决定太阳直射最北和最南界线的条件

5、是A.地球的自转运动B.地球的球体形状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D.黄赤交角的大小17.下列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A.昼夜之分B.昼夜长短变化C.昼夜交替D.极昼极夜18.下列现象主要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A.昼夜交替的变化B.地方时C.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D.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9.下列各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是A.北极圈内B.赤道上C.南回归线上D.北纬50度读图3“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20—21题。图320.图3中①表示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21.有关水圈和生物圈特点的正确叙述有①水圈是由不同形式的水体构成的一

6、个连续的圈层②水圈是主要由淡水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圈层③生物圈是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④生物圈是由动植物构成的圈层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2.岩石圈的范围是A.整个地壳B.地壳和地幔C.地壳和上地幔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23.地球外部圈层有A.水圈、生物圈、大气圈B.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D.地壳、水圈、大气圈24.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A.风B.大气环流C.热力环流D.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读图4“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完成25—27题。25.图4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AB.BC.CD.D26.图4中表示保温作用

7、的是A.AB.BC.CD.D27.图4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A.AB.BC.CD图.4D28.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在A.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B.大气的散热作用C.地面的反射作用D.大气逆辐射作用29.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使全球气候变暖的原理是A.使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减弱B.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C.使大气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D.使大气散射能力增强读图5“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30—32题。30.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A.地面冷热不均B.地面气压差异C.空气的垂直运动D.空气的水平运动31.如图5所示,一般情况下图6A.甲地以晴天为主B.甲

8、地气温比丁地低图5C.甲地气温比丙地高D.甲地的气温较乙地低32.图5中有关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