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纠错笔记---区域地理.pdf

高考地理纠错笔记---区域地理.pdf

ID:57368765

大小:914.9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8-12

高考地理纠错笔记---区域地理.pdf_第1页
高考地理纠错笔记---区域地理.pdf_第2页
高考地理纠错笔记---区域地理.pdf_第3页
高考地理纠错笔记---区域地理.pdf_第4页
高考地理纠错笔记---区域地理.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纠错笔记---区域地理.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高考地理纠错笔记---区域地理(1)易错点51不理解区域的含义和特征典例读图,完成(1)~(2)题。(1)图示反映了区域的A.整体性特征B.差异性特征C.开放性特征D.稳定性特征(2)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地理位置差异B.气候、地貌差异C.人种分布差异D.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错因分析】第(1)题易错选B,主要原因是图示中“落后区域”和“发达区域”干扰了判断。仔细读图可知,图示两区域之问具有资金、信息、劳动力、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反映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故选C。第(2)题要从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方面考虑,图示两区域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地

2、理环境的影响是主要原因,其中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资源等条件的差异,故选C。【纠错心得】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做好此类试題,需牢固掌握区域的含义、特征和地理环境特点等,对区域的全面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清楚类型,即看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类型。(2)区位特征:①确定位置和范围:利用经纬网和区域特征相结合的办法;②自然地理特征:区域内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其描述等;③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人口、聚落等的基

3、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等;④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整治和开发利用):根据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评价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充分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最佳发展,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其基本内容包括资源条件、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经济结构调整、重大工程建设等。注意分析某区域的地理特征时,要抓住区域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不要面面俱到。(3)区域共性,即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4)区域差异,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同。(5)区域边界形状。【纠错体验】l.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

4、边界C.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D.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纠错51】1.D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具有多样性,不唯一;区域边界有的不明确;区域具有等级性,不是最小的单位;每一个区域都是根据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划分的。易错点52不明确我国自然区的划分典例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读下图完成(1)~(3)题。(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一高原一平原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河流径流量变化从北向南依次增大(2)东部季风区的同一性主要表现

5、在A.受夏季风影响B.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C.位于湿润地区D.南北热量条件相差不大(3)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D.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错因分析】第(1)题易出错,主要原因是对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的规律性没有理解。第(3)题出错的原因是不能正确分析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原因。我国三大自然区主要是依据地形、气候的地域差异来划分的,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为季风区,反之为非季风区;山地、高原、盆地交错分布,受

6、地形的影响等温线弯曲变化很大;河流径流量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从北向南依次减小。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主要以热量为基础,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纠错心得】此题要求考生掌握有关我国区域差异方面的知识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自然、人文状况不同,区域差异十分明显。(1)我囯自然地理区域差异:根据各地区自然状况(主要是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①东部季风区:我国东部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东部季风区,该地区地势较低,平原面积广大,受夏季风影响,气侯温暖

7、湿润,雨热同期,自然植被以森林为主,但由于长期农耕,天然植被多被农业植被代替,为我国主要农耕区,河流多为外流河,汛期出现在夏季,水量较为丰富。区内按各地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的不同,由南向北又分为华南热带湿润地区(南岭以南)、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南岭至秦岭一淮河之间)、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到东北的辽南一带)以及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②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位于大兴安蛉一古长城一祁连山一昆仑山一线以北、以西,因距离海洋较远,降水少,气候干旱,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大,海拔较高,以高原、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