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和情感分析课件.ppt

情绪和情感分析课件.ppt

ID:57371314

大小:2.79 MB

页数:65页

时间:2020-08-13

情绪和情感分析课件.ppt_第1页
情绪和情感分析课件.ppt_第2页
情绪和情感分析课件.ppt_第3页
情绪和情感分析课件.ppt_第4页
情绪和情感分析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情绪和情感分析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讲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的性质和功能1、什么是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情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个体的需要时,个体就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感;否则会带来消极的、否定的情感。如个体为自己的作品获奖感到高兴,为失去亲人而感到痛苦。情绪的表现形式:高兴、生气、痛苦、憎恶、恐惧等。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1)主观体验指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不同情绪有不同的主观体验,这就构成了情绪情感的心理内容。如高兴和恐惧的内在感受不同,痛苦和惊奇的内在感受不同。(2)外部表现情绪情感的

2、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是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三种表情:面部表情:面部肌肉变化的模式。姿态表情:面部以外的身体部位动作,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语调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如高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加快,痛苦时语调低沉、语速慢等。表情图身体姿态图(3)生理唤醒情绪和情感也会引起生理反应,涉及广泛的神经系统。不同情绪、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一样的。如满意、愉快时心跳正常;而恐惧或暴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和情感都与特定的主观愿望和需要相联系,统称为感情。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的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

3、神经机制的活动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和消失。如高兴时手足舞蹈,愤怒时暴跳如雷。情感指某种体验和感受,常用来描述稳定的,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热爱,对母亲的感激,对美的欣赏等。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情绪的积累形成了稳定的情感;情感通过情绪得以表达,如对母亲的感激,往往在特殊的时候表现出来。情绪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涵着情感。例如接受喜欢的花很兴奋,就蕴含着对美的欣赏之情。3、情绪和情感的功能(1)适应功能例如:婴儿出生头一个月就有至少三种表情:一般的痛苦、

4、舒适、对环境感兴趣,即使是聋儿和盲儿,也有同样的表现。成人生活中,遇到危险时发出的大声呼救和恐惧的表情,即进化而来的适应性行为和求生手段。(2)动机功能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的基本成分。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完成工作。如:适度紧张和焦虑可以成为行为动力,使人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情绪对内驱力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成为驱使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如在缺氧环境下,想到自己心脏不好,感到害怕,于是就产生了强大的驱动力量,使自己赶紧脱离现场。(3)组织功能斯若夫(Sroufe,1979)提出情绪作为脑内的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表现为:

5、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如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可以提高认知成绩。消极情绪的破坏作用:如恐惧、痛苦等消极情绪水平越高,认知活动成绩越差。积极情绪使行为开放,容易看到事物美好一面,愿意接纳事物。消极情绪使个体感到悲观、失望,接纳程度下降,攻击性增强。(4)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并通过表情来实现。作为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如语调不同可能表达的信息不同。在一些场合,只能用表情来传递信息。如婴儿只能用表情来表达需要,获得成人关注。(二)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1、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维度: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包括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两极性:指情

6、绪的维度特征的变化幅度,表现为两种对立的状态。如: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即积极情绪提高活动能力,消极情绪减弱活动能力。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两极,激动为外显的、强烈的情绪状态,如狂怒、大喜;平静指的是平稳、安静的情绪状态,是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状态。强度有强、弱两极,如从愉快到狂喜,从微愠到狂怒。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极,情境紧迫,又没有准备,应变能力差,则容易感到紧张。2、情绪维度的理论(1)三维理论冯特(1896)的三维理论: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每一种具体的情绪都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不同位置上。冯特的论点为情绪的维度理论奠定的基础。施洛伯格(1954)三维理

7、论: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激活水平。如图所示。普拉切克(1970)三维理论:强度,相似性,两极性。如图所示的倒锥体。施洛伯格的情绪三维模式图普拉切克的情绪三维模式(2)四维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1977)提出情绪四维理论:愉快度: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紧张度:情绪的生理激活水平,包括肌肉紧张和动作抑制的程度。激动度:个体对情绪情境的突然出现缺乏预料和准备的程度。确信度:个体胜任、承受感情的程度。(三)情绪的状态情绪状态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