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课件.ppt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课件.ppt

ID:57376004

大小:1.60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8-13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课件.ppt_第1页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课件.ppt_第2页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课件.ppt_第3页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课件.ppt_第4页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雪线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雪线是指高山区和高纬度的永久积雪区以及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限,也就是常年积雪的下界。1.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气温高时雪线也高。2.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3.地形因素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

2、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0010025035050070090000100200300400600700900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自然带与气候、植被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温带荒漠带大陆西岸大陆东岸内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1.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概念:非地带性分异规律陆地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自然因素的影响,其分布具有非地带性的

3、规律。(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2.影响因素:海陆分布,洋流,地形,水分等。3.地方性分异规律常常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的规律。(一)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分布区一: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地峡东部成因:1、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2、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厄加勒斯暖流、澳大利亚东北部东澳大利亚暖流、巴西东南部的巴西暖流、中美地峡东部的北赤道暖流及圭亚拉暖流)。分布区二:非洲西部15°N附近成因:1、南半球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从而形成丰

4、富的降水;2、由于赤道逆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巴塔哥尼亚沙漠的形成,是由于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西风难以入内,形成了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东岸西风漂流(寒流)的分支更加重了沿岸的干燥。40非地带性因素暖流,迎风坡,地形等影响下较高纬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如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1、湿润地区:2、干旱地区:3、草原自然带:4、森林自然带:5、湿地区域:选择相应的适生树种,植树造林。培育适应当地水分条件的灌丛群落。退耕还草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因地制宜,发展个性小结分异规律形成基础

5、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及特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干湿度(经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垂直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热量水分水热状况太阳辐射海陆分布海拔高度纬线延伸纬度更替经线延伸经度更替等高线延伸从山麓到山顶更替中纬地区,如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低纬和高纬地区,如非洲沿200E经线,自赤道向南北的自然带变化中低纬度的高山,如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地方地形、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洋流等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比较普遍,如华北平原、沙漠中的绿洲、南美南端东西差异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纬度地带性从

6、赤道到两极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垂直地带性定义南北更替东西延伸东西更替南北延伸沿海拔变化图示成因主要是由于纬度位置引起的热量差异,在高纬和低纬地区表现得明显主要是由于距海远近引起的水份差异在中纬地区表现明显主要是由于海拔高度引起的水热变化,导致自然带的更替、变化垂直(地方性地域分异)纬度的地域分异经度(干湿度)的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水平分异规律更替方向分异基础影响因素从低纬到高纬热量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从山麓到山顶热量水分太阳辐射海陆位置海拔高度小结地带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雪线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雪线是指高山区和高纬度的永久积雪区以及季节性积

7、雪区之间的界限,也就是常年积雪的下界。1.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气温高时雪线也高。2.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3.地貌因素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