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导学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导学案

ID:5737642

大小:7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23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导学案_第1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导学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导学案复习巩固1.完成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HCl=NaOH+H2SO4=以上三个反应中生成物除了水以外,另一种生成物都是由和组成,这样的化合物叫做盐。请列举以前见过的盐(写化学式)。学习研讨一、【归纳】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不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前面我们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并举例说明。二、中和反应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酸性土壤中含有H2SO3,应该用哪种物质来改良该酸性土壤?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2、处理工厂的废水:写出用熟石灰处理含硫酸的工厂污水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用于

2、医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常含有Al(OH)3和NaHCO3等物质,请写出胃酸(HCl)与这两种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三、请阅读课本60、61页完成下列填空题:1、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在~之间。2、溶液呈酸性时,pH7,pH越小,酸性越;溶液呈碱性时pH7,pH越,碱性越强;溶液呈中性时pH7。【跟踪练习】(1)某溶液pH=3,则该溶液()A.呈酸性B.呈碱性C.呈中性D、无法判断(2)已知苹果汁的近似pH为2.9~3.3,向苹果汁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示的颜色是()A.无色B.红色C.蓝色D.紫色(3)下列各pH表示溶液酸性最

3、强的是()A.pH=14B.pH=7C.pH=1D.pH=03、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测定方法:在或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测定几种酸或碱的稀溶液的pHPHPHpH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归纳总结】现在我们归纳一下用pH试纸测pH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方法注意事项(主要原因)1.用玻璃棒取液滴在pH试纸上不能把纸放在试剂瓶里(防止污染药品)2.立即读数准确读数(时间一长,pH试纸会变色)3.取整数值更符合实际4、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溶液里才能进

4、行。(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的土壤中生长。(3)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酸雨的pH),可以了解。(4)测定或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学情分析1.往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完全中和时为止,溶液的pH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2.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滴加2滴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呈(   )A、红色      B、蓝色       C、紫色       D、无色3.Zn、Fe(OH)3、KMnO4、CaO、稀H2SO4、H2O等物质中,按下列要求写出

5、化学反应方程式:(1)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人类的第二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这类疾病患者大多属于酸性体质,应经常食用碱性食品。根据下表中的信息,这类患者应经常食用的食物为食物苹果葡萄牛奶豆制品PH2.9~3.33.5~4.56.3~6.67.4~7.9A、牛奶B、苹果C、

6、豆制品D、葡萄5.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A.偏低B.偏高C.相等D.无法比较6.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葡萄汁3.5~4.5;苹果汁2.9~3.3;牛奶6.3~6.6;鸡蛋清7.6~8.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   B.苹果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鸡蛋清为碱性食品       D.牛奶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7.若将50g18%的NaOH溶液和50g18%的盐酸混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混合溶液的pH=7B.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不

7、变C.混合溶液质量为100gD.混合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8%8.消化药片所含的物质能中和胃里过多的胃酸。某种消化药品的标记如图。医生给胃酸过多的患者开出服用此药的处方为:每日3次,每次2片。试计算,患者按处方服用该药一天,理论上可中和HCl多少毫克?(计算结果取整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