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docx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docx

ID:57377761

大小:387.9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8-13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生:七年级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教材分析】《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下册的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一上册的积累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古诗以及赏析技能,估计在之前的学习中也已经接触过这首诗的部分

2、诗句,那么我们需要进行一定的深入教学。本诗主要是书法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这个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还小,经历缺失所以很难体会作者的的情感。所以需要一定的前景引入,讲述下作者的生平,同时需要采用生动的方式,使情感更加外显,使学生能感受到。本首诗篇幅较短,所以知识点不是很多,主要是让学生熟读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讲一讲的见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读通读顺诗句,根据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2、理解并掌握作者的时空统一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1、结合作者写作背景,体会感情并富有感情地诵读体会诗文之妙。情感

3、、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断句、节奏,体会作者情感。难点:判断不了时间描写和空间描写的部分。【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启发式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教学过程】篇幅较短,故为1课时。一、展示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活动](一)放短片介绍作者生平(约2分半钟)并用PPT动态图标展示他的写这首诗前后的经历。(二)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问题如下:同学们,了解了陈子昂的生平后,你觉得他的人生是否坎坷,如果是你你能够忍受吗?[学生活动]认真观看

4、视频,参与回答问题。[教师活动]循序渐进,挖掘问题深度。问题如下:所以你能体会到作者在诗中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学生活动]认真参与,谈谈感受。[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并讲解作者感情。如下: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现在已经了解到同学们大致已经体会到了作者怀才不遇,命途坎坷的处境,和忿忿不平的心情,纳闷作者是如何通过这首诗来抒发情感的,又是用哪些手法来表现情感的呢?设计意图:本文的感情主要是怀才不遇的苦闷,由于学生现阶段,阅历并不丰富,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深层情感,影响课程深入,所以需要详细地课前导入,让学生能够了解,并

5、能抒发自己的感想。二、通读课文,把握文脉(10分钟)[教师活动](一)请同学们朗读全文,自己解决生词,并读通读顺。要求如下:1、朗读课文,试着给诗句断断句。2、有节奏地朗读。(二)课件展示:诗句(没有断句)(三)在教师中巡视,记录学生碰到的问题。[学生活动]按照要求,认真地完成任务。[教师活动]请学生起来试着断断句,并朗读,讲明理由。问题:同学们,在刚才的朗读中是否已经读顺诗句了呢?那么现在老师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结合刚才了解到的作者生平,请有感情地诵读全诗。[学生活动]认真准备,举手朗读。预设:前/不见/古人,后/不

6、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教师活动]总结评价,并示范朗读。如下:同学们刚才朗读的都不错,从同学们的停顿和语气中可以体会到各自赋予诗句的感情,但是作者的感情到底是如何的呢?大家来听下老师这里给出的一个示范。[学生活动]认真倾听,交流感受。[教师活动]继续提出问题,深化思考。问题如下:同学们能来评价下老师地朗诵吗,有谁能够解释下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停顿?[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想法。预设:前两句五字三顿,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六字四顿,音节比较和缓表现作者无可奈何、

7、溘然长叹之感。[教师活动]小结本环节设计意图:先是学生自己按照理解来阅读,第二部教师进行示范阅读,并在情感上予以一定的启发,让学生来赏析教师的朗读效果,通过他们自己来评析,加深他们对于朗读和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三、赏析语言、体会情感(20分钟)(一)赏析手法[教师活动]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答问题。预设:时间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

8、”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教师活动]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想法。预设: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