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英语人文类第六单元A课文翻译.doc

学术英语人文类第六单元A课文翻译.doc

ID:57417144

大小:14.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8-16

学术英语人文类第六单元A课文翻译.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学术英语人文类第六单元A课文翻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远古时期开始,中国就以其历史意识闻名,并且中国人和他们的社会一直浸润在历史之下。早在公元前841年,中国就已经有了被记载的历史。从那以后,中国人就能“思古而观今”,借鉴过去的观念去判断和塑造现在,同时依据当下的观念去评判历史。这种评判是十分严肃的,寻求历史的真相一直都是中国史官们的一股强烈热情,强烈到他们中有一些人为了记录自己信仰的真实不惜牺牲生命反抗来自统治者的压力。例如,在公元前548年(鲁国襄公当政的第25年)发生的“崔抒弑君”。一位太史公如实记载了这件事,崔杼大怒,处死了太史。太史的两个弟弟太史

2、仲和太史叔也如实记载,都被崔杼杀了。太史第三个弟弟太史季也不愿屈服,这时,崔抒只能放弃了修改和抹掉历史的想法。中国史官的确是良心的化身,并能这样奉献自己的生命去记载和保留真相。这就是在传统中国史官的话会被严肃对待的原因。“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这样断言。中国思维围绕着历史展开,并以历史为中心。在中国,作为人就要有历史思维。中国人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的所想所做都是按照历史来的。因此,要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理解历史是什么和如何运用历史思维

3、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国思维中,历史描述了当我们在这个世界中从事各种生产生活活动时,是如何意识到自身存在于时间流逝之中的。由于这种“流逝”具有自己的方向,意识到处于时间之中就意味着有方向感。这种关于时间流动的方向从过去到现在直至未来,我们的生产生活也能清楚地遵循这个从过去到现在直至未来的明确的方向。这样一个确定的方向给了我们对生活的预期和目标。中国人对时间观念尤为敏感。有这种时间观念是为了有目的地生活。孔子临时间长河之滨,咏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与之相反,失去了对于时间的方向感就会被生活所放逐,感觉

4、到无所适从,和在这个世界上难以言说的孤独和失落。唐代的陈子昂作词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中国传统中,历史观犹如生活的经线和纬线,并且是如何使社会稳定繁荣如何治理社会和进行政治运作的重要指针。具体来说,每次朝代的更替都伴随着大量的流血事件,人们会从历史角度对新政权的合法性提出质疑。“为什么秦朝失去天下而汉朝得到天下?”在汉朝之初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与此同时,在这种合法性之上对秦失天下汉得天下的具体原因做分析,朝堂内外的人们对新政权如何有效的治理天下的具体措施展开了讨论。在所

5、有的讨论和商议中,历史作为一个重要的风向标给人们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历史证明了汉朝推翻秦朝的合理性,给新建立的汉朝管理者提供了方向:以“仁治”巩固其合法性。历史同样给统治者以警示,让他们坚守自己的誓言和承诺,加强有效管理。自唐以来,这种监督和警醒统治者的历史性任务就落在了纪录皇帝起居的史官的笔上。史官们以坚定的信念和一丝不苟的态度来记录统治者的每日起居言行,他们避开皇帝的耳目,从不动摇自己的职责,坚定如实地记载历史,甚至为了履行这种职责牺牲自己的性命。中国人就是这样投身于历史之中的。简而言之,我们可以明确地

6、说在中国,社会,人,文化,政治它们构成了历史,接触中国人和他们的文化就是在接触历史。中国人的历史养成了构成了中国人的品味和氛围——事实上,中国的存在就在于其历史。中国的人,政治,文化就是它的历史。中国正是那种我们可以彻彻底底看到人如何成为历史人的地方。“历史人”是指中国人既塑造历史又被历史所塑造,正如那些织出了历史纵横交错网络的蜘蛛一般。中国人强烈的历史意识主要体现在了钱穆的作品中,他深信如果人要零碎地研究历史信息只会错失历史学的精髓。这就是历史知识和真实生活的基本关系,是关于我们的文明是如何改变和发展和

7、发生的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