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教学设计.doc

杜甫《望岳》教学设计.doc

ID:57425203

大小:2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17

杜甫《望岳》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杜甫《望岳》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杜甫《望岳》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杜甫《望岳》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杜甫《望岳》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甫《望岳》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望岳》教学设计教学背景1.激发兴趣鼓励“读”。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感受古诗文的美,从而使诗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起来,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面对不同的古诗词,学生可以不求甚解,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但首要的还是要诵读到位。语感是读出来的。不读,永远不能触及心灵的深处。2.渲染意境,让学生徜徉在情境交融中。3.开发古诗词课外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仅靠课堂时间根本不可能积累课标所规定的古诗词数量,这就要求教师开发和利用“课外古诗词背诵”这一教学资源。首先是培养兴趣,别出心裁“读”诗词。古诗词的学习关键在于“读”,但是课程标准下,初

2、中阶段古诗词背诵的篇目又如此之多,学生难免对古诗词的学习失去了主动性和兴趣。那么别出心裁地寻求“读”的方法,读出兴趣,读出韵味,读出诗情画意,就成了关键之举。4.利用互联网教学丰富了课堂,是互联网应用的体现。教学课题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望岳》教学目标1.朗读古诗,品味音韵美。2.品读古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3.赏读古诗,感悟诗人的博大胸怀。教材分析古诗鉴赏教学,本文主要讨论了这样几个问题:1.语文教学观念的转换,包括语文教学对于人文性的强调,对于语文素养的强调,对于审美教育的强调。2.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古诗教学

3、要突出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这个问题。3.在古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以新鲜生动的方式把诗词文本带到学生面前,把文本、音响、画面等综合性的教学课件带给学生,让学生在综合性的教学课件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现代形式。古诗是以语言为表现手段为人们提供情感体验和审美经验的,在教学中应该以诗歌的文本为主,要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文本的进行阅读和欣赏,发挥文学教育的本来目的。教学方法1.朗读古诗,品味音韵美。2.品读古诗,体味哲理性。3.赏读古诗,感悟诗人的博大胸怀。教学过程一.朗读古诗,品味音韵美1.作者简介【百度图片】杜甫汉族,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又称子

4、美(字)、杜少陵、杜工部。杜甫诗歌的四个创作历程:漫游时期:拥有气概和抱负。如《望岳》。长安十年时期:由早期的积极乐观变得悲壮凄凉,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风。如:《兵车行》;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是诗歌现实主义发展时期:“三吏”、“三别”漂泊西南时期: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代表作品:《前出塞》《咏怀五百字》《北征》《兵车行》“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2.词语注释  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

5、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其中,泰山以其雄伟壮观而闻名于世,为十大名山之一。古时是“天”的象征。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  阴阳:阴指山之北,阳指山之南。  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6、  昏晓:黄昏和早晨。  荡胸:涤荡胸襟。  曾:通“层”决眦(zì):眦:眼眶。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应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3.译文(学生总结归纳全意)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他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  大自然将神奇与秀丽集中于泰山,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

7、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我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二.品读古诗,理解内容1.作品鉴赏(【百度图片】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该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已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的浪漫豪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

8、”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