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期末复习答案及题目.doc

生物制药期末复习答案及题目.doc

ID:57427181

大小: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17

生物制药期末复习答案及题目.doc_第1页
生物制药期末复习答案及题目.doc_第2页
生物制药期末复习答案及题目.doc_第3页
生物制药期末复习答案及题目.doc_第4页
生物制药期末复习答案及题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制药期末复习答案及题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drugs)指采用DNA重组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抗体或核酸类药物。2.按生物技术药物的功能用途可以分为三类: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3.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收益4.制备基因工程药物的基本过程(p16页):目的基因的获得:反转录法,反转录-PCR法、化学合成法、筛选基因新方法、对已发现基因改造。组建重组质粒;构建基因工程菌;培养工程菌;产物分离纯化;除菌过滤;半成品检定;成品检定;包装。5.基因工程技术:将所要重组的目的基因插入载体、拼接、转入新的宿主细胞,构

2、建成工程菌(或细胞),实现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并使目的基因在工程菌内进行复制和表达的技术。6.目的基因的获得方法⑴反转录法①mRNA的纯化②cDNA第一链的合成③DNA第二链的合成④cDNA克隆⑤将重组体导入宿主细胞⑥cDNA文库的鉴定⑦目的cDNA克隆的分离和鉴定⑵反转录-PCR法①cDNA第一链合成②PCR扩增(高温变性→低温退火→适温延生→循环扩增)③克隆重组分离⑶化学合成法⑷筛选基因新方法⑸对已发现基因的改造7.真核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方式1)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药物基因2)以非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药物基因3)分泌型表达蛋白药物基因8.质粒不稳定分

3、为分裂不稳定和结构不稳定9.提高质粒稳定性的方法:1、分阶段培养法2、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形成选择性压力3、通过温度、PH值、培养基组分、溶解氧的综合调节措施10.基因工程菌的培养方式:(1)补料分批培养(2)连续培养(3)透析培养(4)固定化培养11.细胞融合的方法:(1)病毒诱导融合(2)PEG诱导融合(3)电场诱导融合4)其它诱导融合12.细胞融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成一个细胞的过程。13.器材的清洗:一般来说,需经浸泡、刷洗、泡酸和冲洗四个步骤14.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主要可分为悬浮培养、贴壁培养和贴壁-悬浮培养(假悬浮培养)。15.动物细

4、胞培养的操作方式:分批式操作;半连续式操作;灌流式操作。16.细胞计数的方法⑴自动细胞计数器计数⑵血球计数板计数4大格中细胞总数每毫升细胞数=————————————4×10000×稀释倍数⑶结晶紫染色细胞核计数⑷MTT染色计数17.动物细胞工程制药前景与展望⑴改进表达载体,提高表达水平和产量⑵利用代谢工程,改进培养工艺,降低生产成本⑶抑制细胞凋亡,延长培养周期⑷采用糖基化工程,提高产品质量⑸转基因动物的研究⑹组织工程的研究18.单克隆抗体:由单一杂交瘤细胞克隆分泌的只能识别一种表位(抗原决定簇)的高纯度抗体。(百科)19.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步骤:⑴抗原与

5、动物免疫⑵细胞融合与杂交瘤细胞的选择性培养⑶筛选阳性克隆与克隆化⑷杂交瘤细胞与抗体性状的鉴定⑸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⑹单克隆抗体的纯化20.基因工程抗体类型①人-鼠嵌合抗体②改形抗体③Fab与Fv抗体④单链抗体⑤单域抗体和分子识别单位21.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基本方法①获得目的基因②抗体库技术的载体③淘筛④表达与鉴定22.植物细胞工程制药的进展与展望⑴诱导子的应用植物抗毒素是在植物防御系统内能对抗微生物进攻的某些次级代谢产物,有些时候连续合成,有些时候在被刺激下才会产生抗毒素,或仅在被诱导下其产量才能增加。诱导子是触发形成植物抗毒素信号的物质,根据在细胞内或细

6、胞外形成而将其分为内源性诱导子和外源性诱导子,根据其来源分为生物诱导子和非生物诱导子⑵前体喂养⑶两相培养法⑷转基因技术应用⑸植物生物转化技术23.对生产菌种的要求(1)产酶量高(2)不是致病菌(3)性能稳定,不容易变异、退化、不易感染噬菌体。(4)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发酵周期短、易于培养24.固定化酶:指限制或者固定于特定空间位置的酶,具体来说,就是指经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使酶变成不易随水流失的固定化催化剂。25.制备固定化酶的过程称为酶的固定化。26.酶固定化的方法1、载体结合法2、交联法3、包埋法27.印迹酶: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可以产生类似于酶的活性中

7、心的空腔,对底物产生有效的结合作用,而且还能可以在结合部位的空腔内诱导产生催化基团,并与底物定向排列。28.酶的化学修饰:就是在分子水平上,采用化学方法对酶进行改造,通过添加一些化学基团,或者采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大分子进行共价键联接,从而改变酶分子性质的一种技术。29.酶工程与药用酶研究进展⑴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酶的催化特性及设计新酶⑵构建新酶—抗体酶、核酶、模拟酶、印迹酶⑶开辟酶或微生物转化合成的新途径⑷开发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新酶种⑸药用酶研究30.菌种选育方法: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31.发酵的基本过程为:菌种种子制备发酵发酵液预处理提取精制32.发酵

8、方式:分批(间歇)发酵;补料分批发酵;连续发酵33.发酵产物的提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