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博士入学考试复习题-油气田开发.doc

西北大学博士入学考试复习题-油气田开发.doc

ID:57429221

大小:3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8-17

西北大学博士入学考试复习题-油气田开发.doc_第1页
西北大学博士入学考试复习题-油气田开发.doc_第2页
西北大学博士入学考试复习题-油气田开发.doc_第3页
西北大学博士入学考试复习题-油气田开发.doc_第4页
西北大学博士入学考试复习题-油气田开发.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北大学博士入学考试复习题-油气田开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油气田开发地质1、各种注水方式的优缺点及针对性(边缘、切割、面积)。一、油田注水方式注水方式:就是油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和它们之间的排列关系。目前国内外应用的注水方式或注采系统,主要有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和点状注水四种方式。1.边缘注水边缘注水根据油水过渡带的油层情况分为边外注水(缘外注水)、缘上注水、边内注水三种情况。2.边内切割注水方式适用条件:油层大面积分布(油层要有一定的延伸长度),注水井排上可以形成比较完整的切割水线;保证一个切割区内布置的生产井和注水井都有较好的连通性;油层具有较高的流动系数,保证在一定的

2、切割区和一定的井排距内,注水效果能较好地传到生产井排,以便确保在开发过程中达到所要求的采油速度。可以根据油田的地质特征来选择切割井排的最佳方向及切割区的宽度(即切割距);可以根据开发期间认识到的油田详细地质构造资料,进一步修改所采用的注水方式;用这种切割注水方式可优先开采高产地带,从而使产量很快达到设计水平;在油层渗透率具有方向性的条件下,采用行列井网,由于水驱方向是恒定的,只要弄清油田渗透率变化的主要方向,适当地控制注入水流动方向,就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3.面积注水方式根据采油井和注水井之间的相互位置及构成井网形状的不

3、同,面积注水可分为四点法面积注水、五点法面积注水、七点法面积注水、九点法面积注水,歪七点面积注水和正对式与交错式排状注水。2、储层平面、纵向水驱油运动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特征。油层注水后,注入水在油层纵向或平面上的运动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受油层非均质性和沉积相分布所控制。同一油层在相同注水条件下,注入水总是先进入高渗透层或流向河道中心,因为那里孔喉半径最大,流动阻力最小,注入水易于流动。一、纵向油水运动规律1、油层水淹受沉积韵律控制注水开发的砂岩油层,纵向上油水运动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受沉积韵律控制;正韵律油层,注入水首先沿底部高渗透层

4、段突进,反韵律则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水淹韵律。(1)正韵律油层水淹特点。(2)反韵律油层水淹特点。(3)多段多韵律油层水淹特点。(4)薄油层水淹特点。二、平面油水运动规律不同沉积相带中,由于水动力条件差异,其颗粒大小、分选程度、渗透率和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变化都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河道中渗透率较高,变化较大。大量注水资料表明,对河流沉积而言,平面油水运动规律受沉积相带和主流线的流向控制。因为河道沉积具有古坡度,由于重力作用,注入水易沿古河道坡度向下运动,形成自然水路。其次,河道中沉积的颗粒具有沿河道方向定向排列的趋势,造成注入水

5、或注入气体向河道下游和上游方向运动速度快于两侧。由河床中心下切带沉积的砂粒向河床边部沉积的砂粒由粗变细,由薄变厚,由非均质比较严重逐渐变成相对均匀。当注水后,注入水总是首先沿河床中心运动,然后向两侧推进。这种依次的油水运动规律,决定油井见效见水的次序和油井由高产变低产、低产变高产的转移接替规律。1、注入水推进方向与沉积相的关系2、注入水沿砂体延伸方向推进。3、裂缝和断层中的水推进速度最快,流量最大。三、剩余油分布及其研究方法剩余油是指油田注水开发后剩余在油层中的原油,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部分,是涉及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重大问题。

6、因此,油田水淹后期剩余油分布的啊研究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1、剩余油的研究方法总的来说,研究剩余油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类。(1)室内研究。室内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矿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2、剩余油分布(1)剩余油的微观产状。大量研究表明,油田开采之后,油层中微观剩余油分布有以下三种主要形式。1)滞留带中的剩余油(因压力梯度小,油不流动的油层部位)。2)毛细管压力束缚的剩余油(油残留在驱替剂通过的地带,细小的孔隙完全被毛细管压力束缚的油充满,)3)以薄膜状存在于岩石表面的剩余油(薄膜油)(2)剩余油在平面上的宏观分布。剩

7、余油在平面上的宏观分布形式主要有:1)开发初期未列入储量计算的表外储层。2)储量级别低的夹层中的剩余油3)“死油区”,。4)油水过渡带。5)在油层极具增厚的地方6)采用内部注水的油田,注水由油藏内部向边部方向推进,在边部油井水淹后,位于这些井和外含油边界之间的环状带有剩余油分布。7)井网因素造成的边角驱扫不到的剩余油等。大量实际研究表明:同一油层不同部位剩余油分布不同。(3)剩余油在纵向上分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井网控制不住的油层。2)开发层系以外的油层。3)在合注合采时,由于层间干扰,造成一部分油层或层段不产油或产油很少

8、。4)同一油层,由于渗透性差异造成有些层段不产油或基本不产油。3、低渗透储层评价的研究内容和进展。1)低渗透储层概念低渗透油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各国的划分标准和界限因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不同而各异。目前通常把低渗透油田的上限定为50×10-3um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