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梳理.doc

选修4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梳理.doc

ID:57430101

大小:18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17

选修4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梳理.doc_第1页
选修4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梳理.doc_第2页
选修4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梳理.doc_第3页
选修4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梳理.doc_第4页
选修4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梳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选修4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梳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梳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盐类的水解平衡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电离平衡的考查点是:①比较某些物质的导电能力大小,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②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及电离平衡的移动;③将电离平衡理论用于解释某些化学问题;④同浓度(或同pH)强、弱电解质溶液的比较,如:c(H+)大小,起始反应速率、中和酸(或碱)的能力、稀释后pH的变化等等。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强弱电解质的比较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盐类的水解在考查内容上有以水解实质及规律为对象的考查,但

2、将水解与弱电解质电离、酸碱中和反应、pH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更为常见。主要考查点如下:①盐类水解对水的电离程度的影响的定性、定量判断;②水解平衡移动用于某些盐溶液蒸干后产物的判断;③盐溶液pH大小的比较;④盐溶液或混合溶液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及排序。⑤离子共存、溶液的配制、试剂的贮存、化肥的混用、物质的提纯、推断、鉴别、分离等。考点归纳:1.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的比较: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研究对象弱电解质(弱酸、弱强、水)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实质弱酸H++弱酸根离子弱碱OH-+弱碱根离子盐电离出的:弱酸根离子+H2O弱酸(根)+OH-弱碱

3、根离子+H2O弱碱+H+特点①酸(碱)越弱,电离程度就越小②电离过程吸热③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一级电离>>二级电离>>三级电离①“越弱越水解”(对应酸或碱越弱,水解程度越大);②水解过程吸热;③多元弱酸根:分步水解且一级水解>>二级水解>>三级水解。表达方式电离方程式H2CO3H++HCO3―HCO3―H++CO32―水解方程式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影响因素温度升温,促进电离,离子浓度增大(易挥发的溶质除外)升温,促进水解浓度加水稀释促进电离,但离子浓度不增大促进水解加入同种离子抑制电离

4、抑制水解加入反应离子促进电离促进水解2.影响水电离的因素: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H2OH++OH-在一定温度下,c(H+)与c(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即KW=c(H+)·c(OH-),Kw叫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若没有指定温定,则可认为是在常温下,即25℃时Kw=1×10-14⑴温度:由于水的电离过程吸热,故升温使水的电离平衡右移,即加热能促进水的电离,c(H+)、c(OH―)同时增大,Kw增大,pH值变小,但c(H+)与c(OH―)仍相等,故体系仍显中性。⑵酸、碱性:在纯水中加入酸或碱,酸电离出的H+或碱电离出OH―均能

5、使水的电离平衡左移,即酸、碱的加入抑制水的电离。若此时温度不变,则Kw不变,c(H+)、c(OH―)此增彼减。即:加酸,c(H+)增大,c(OH―)减小,pH变小。加碱,c(OH―)增大,c(H+)减小,pH变大。⑶能水解的盐:在纯水中加入能水解的盐,由于水解的实质是盐电离出的弱酸根或弱碱阳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H+或OH―,所以水解必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的电离平衡右移。即盐类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⑷其它因素:向水中加入活泼金属,由于与水电离出的H+直接作用,故同样能促进水的电离。3.关于溶液pH值的计算:pH=-lg{c(H+)}⑴总思路

6、:根据pH的定义:pH=-lg{c(H+)},溶液pH计算的核心是确定溶液中c(H+)的相对大小。具体而言,酸性溶液必先确定溶液中c(H+),碱性溶液必先确定c(OH―),再由c(H+)·c(OH-)=Kw换算成c(H+),然后进行pH的计算。c(H+)=10-pH即:c(H+)pH⑵溶液混合后的pH计算:①两强酸混合,先求混合后的c(H+)混,再直接求pH值:c(H+)混=[c(H+)1·V1+c(H+)2·V2]/(V1+V2)②两强碱混合:先求混合后c(OH―)混,再间接求pH值:c(OH―)混=[c(OH-)1·V1+c(OH-

7、)2·V2]/(V1+V2)③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根据n(H+)与n(OH―)的相对大小先判断酸、碱的过量情况。a.若酸过量n(H+)>n(OH―),c(H+)混=[n(H+)-n(OH―)]/V总b.若碱过量n(OH―)>n(H+),c(OH―)混=[n(OH―)-n(H+)]/V总c、若酸碱恰好完全反应n(H+)==n(OH―),混合后溶液呈中性。④未标明酸碱的强弱,混合后溶液pH值不定。应分析讨论。⑶总结论:酸按酸,碱按碱,同强混合在之间,异强混合看过量。4.溶液的稀释规律:⑴强酸:pH=a,稀释10n倍则pH=a+n且(a+n)

8、<7;(弱酸:则pH<(a+n)强碱:pH=b,稀释10n倍则pH=b-n且(b-n)>7;(弱碱:则pH>(b-n)⑵酸或碱无限稀释时(即当c(H+)或c(OH―)<10-6mol·L-1时),应考虑水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