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识图课件.ppt

机械制图识图课件.ppt

ID:57444394

大小:3.31 MB

页数:87页

时间:2020-08-19

机械制图识图课件.ppt_第1页
机械制图识图课件.ppt_第2页
机械制图识图课件.ppt_第3页
机械制图识图课件.ppt_第4页
机械制图识图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机械制图识图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机械图样三视图视图剖视半剖图常用零件视图键连接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是指零件的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形成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表面粗糙度符号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单独使用无意义)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横线上用于标注有关参数和说明符号意义及说明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⑵表面粗糙度参数: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单位是m。注写Ra时,只写数值;注写Rz、Ry时,应同时注出Rz、Ry和数值。例如:3.2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上限值为3.2m。只注一个值时,表

2、示为上限值;注两个值时,表示为上限值和下限值。3.21.6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上限值为3.2m,下限值为1.6m。Ry3.2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Ry的上限值为3.2m。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上限值为3.2m,加工方法为铣制。铣3.23.2max1.6min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最大值为3.2m,最小值为1.6m。说明:①当标注上限值或上限值与下限值时,允许实测值中有16%的测值超差。②当不允许任何实测值超差时,应在参数值的右侧加注max或同时标注max和min。例如:尺

3、寸与公差1.有关“尺寸”的术语和意义(1)尺寸尺寸是用特定单位表示长度的数字。2)基本尺寸基本尺寸是由设计者经过计算或按经验确定后,再按标准选取的标注在设计图上的尺寸。基本尺寸(3)实际尺寸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4)极限尺寸极限尺寸是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其中:较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最大极限尺寸13.1最小极限尺寸13.05(2)尺寸公差(公差)尺寸公差是指尺寸允许的变动量。尺寸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公差带在公差带图中,由代表上、下偏差两条直线

4、所限定的一个区域称为公差带。在国家标准中,公差带包括:公差带大小由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位置由基本偏差确定公差等级的选用1)IT01、IT0、IT1级公差一般用于高精度量块和其它精密标准量块的尺寸。2)IT2~IT5级公差用于特别精密的零件尺寸。3)IT5(孔到IT6)级公差用于高精度和重要表面的配合尺寸;4)IT6(孔到IT7)级公差用于零件较精密的配合尺寸;5)IT7~IT8级用于一般精度要求的配合尺寸;6)IT9~IT10级常用于一般要求的配合尺寸,或精度要求较高的与键配合的槽宽尺寸。7)IT11~IT12级公差用于不

5、重要的配合尺寸。8)IT12~IT18级公差用于未注公差的尺寸。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一)形状公差和形状误差1.形状公差构成机械零件形状的几何要素所允许的变动量称为形状公差。(一)形状公差和形状误差2.形状误差:形状误差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对理想要素的变动量。(1)直线度公差在给定一个方向上的直线度公差带图2-22给定一个方向上的直线度公差带(2)平面度公差平面度公差是实际被测要素对理想平面的允许变动量,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图2-24平面度公差带(3)圆度公差实际被测要素对理想圆的允许变动量,其公差

6、带是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个同心圆间的区域。图2-25圆度公差带(4)圆柱度公差实际被测要素对理想圆柱的允许变动量,其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图2-26圆柱度公差带(5)线轮廓度公差实际被测要素对理想轮廓线的允许变动量,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对理想轮廓线对称分布的两等距曲线之间的区域。图2-27线轮廓度公差带(6)面轮廓度公差实际被测要素对理想轮廓面的允许变动量,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对理想轮廓面对称分布的两等距曲面之间的区域,理想轮廓面由理论正确尺寸标出。图2-28

7、面轮廓度公差带(三)位置公差和位置误差位置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的变动全量。位置公差带是限制关联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被测实际要素要在此区域内才合格。位置公差包括:定位位置公差定向位置公差跳动位置公差1.定向位置公差—平行度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的方向成0º的要求。图2-29以平面为基准的平行度公差带1.定向位置公差—垂直度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的方向成90º的要求。图2-30以轴线为基准的垂直度公差带1.定向位置公差—倾斜度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的方向成一定角度的要求。图2-31倾斜度公差带2.定位位

8、置公差—同轴度要求被测实际要素与基准要素同轴。图2-32同轴度公差带2.定位位置公差—对称度要求被测实际要素与基准要素共面。图2-33对称度公差带2.定位位置公差—位置度要求被测实际要素与基准要素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图2-34孔轴线的位置度公差带3.跳动位置公差圆跳动全跳动3.跳动位置公差—圆跳动单个被测实际要素在任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