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功能训练描述课件.ppt

步行功能训练描述课件.ppt

ID:57444625

大小:299.50 KB

页数:89页

时间:2020-08-19

步行功能训练描述课件.ppt_第1页
步行功能训练描述课件.ppt_第2页
步行功能训练描述课件.ppt_第3页
步行功能训练描述课件.ppt_第4页
步行功能训练描述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步行功能训练描述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步行功能训练鲁西骨科医院康复医学科----魏彬qq:361774726内容1、概述2、步行训练的条件3、步行训练4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第一节概述基本概念1、自然步态:人在正常自然的条件下移动身体,交替迈出脚步的定性的姿态。2、步态的动力定型(什么叫动力定型?)动力定型: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比较稳定地从事某一活动,客观刺激的系统经常按照一定前后和强弱作用于有机体。由于大脑皮层有系统性活动的机能,能够把这些刺激有规律地协调成为一个条件反射链索系统,这就是动力定型(简称动型)即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动力定型的特点是当它已经形成后,一旦有关

2、刺激物作用于有机体,条件反射的链索系统就自动地出现。所以动力定型又称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系统。动力定型形成后可以大大节省我们的脑力和体力上的消耗,减轻我们的负担而提高功效。如正常人走路不用考虑。人们在生活中养成的习惯、技能以及生活方式等等,在生理机制上都是动力定型的建立。  动力定型具有稳定性,它是按固定程序进行活动的模式;但也具有灵活性,即它是综合的衍射模式,在条件改变时,能使动力定型更适合于客观条件的要求。一般地说,习惯一类的动力定型,稳定性较大、灵活性较少。技能一类的动力定型则灵活性比较大。动力定型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也可以在新的条件下加以改造或发展。当动力定

3、型形成非常巩固时,改变非常困难,所以步态训练时,一旦发现错误动作,一定要纠正,防止错误的动力定型形成。如偏瘫患者的痉挛模式基本概念3、步态的基本要素:合理的步行周期、步长、步宽、步频、足角;躯干的平衡稳定;降低能量消耗及省力等。4、生物力学因素:具有控制人体向前运动的肌力或机械能;当足触地时能缓冲对下肢各关节的撞击力;髋膝踝合理的关节运动。步行周期定义:步行周期是指完成一个完整步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指一侧足跟着地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时所用的时间称为一个步态周期。每个步行周期,可分为支撑相与摆动相支撑相定义:指从足跟着地至足趾离地的过程。占整个步行周期的60%,摆

4、动相定义:指足趾离开地面腾空向前迈步到该足再次落地之间的时间。占整个步行周期的40%基本概念步长:指行走时一足跟着地至对侧足跟着地的平均距离。以cm为单位,自然步态时正常人的步长为50—80cm。步幅:指一足着地至同一足再次着地之间的距离单位cm正常步幅100—160cm步宽:指两脚跟中心点的水平距离。正常人为5—10cm,反映行走时身体的稳定性步频:指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以步数/分钟表示,,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频为95—125步/分。步行周期:支撑相+摆动相步速: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称为步速,以m/s表示,正常人的自然步速为1.2m/s。足偏角:指贯穿整个足底的

5、中心线与前行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夹角。正常人为7—8度左右足分开计算。影响步行的因素骨关节因素:由于运动损伤、骨关节疾病、先天畸形、截肢、手术、疼痛和关节松弛等步行的影响。神经肌肉因素:中枢神经损伤:原发性因素主要是肌肉张力失衡和肌肉痉挛;继发性因素包括关节和肌腱挛缩变形、肌肉萎缩等。步行训练前的准备步行的条件:1.良好负重,单腿负重达体重的3/4。2.站立平衡达2级以上,躯干、骨盆有一定的控制能力。3.能完成有控制的屈髋屈膝运动。4.肌张力均衡,无关节变形。5.无空间结构定位障碍,无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等步行功能评定一、步态分析:是利用力学概念和已掌握的人体解剖、生

6、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功能的状态进行客观的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并为临床及康复治疗进行有益的指导和疗效评价。分析方法包括临床分析和实验室分析步态分析临床分析包括观察法和测量法观察法是定性分析,一般采用目测的方法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经验进行分析。测量法是一种简单的定量法,常用足印法测量时间参数、距离参数。步态分析观察法:采用肉眼观察并分析步行中人体运动的形式与姿势情况。步态分析临床分析—观察法步态观察一般采用自然步态法,观察患者全身姿势和步态,包括步行节律、稳定性、对称性、重心偏移、手臂摆动、诸关节姿态与角度,患者的神态与表情、辅助装具的作用。步态分析临床分析—观察

7、法步态观察:在自然步态的基础上,可以要求患者加快速度,加大步长等,以突显异常,从而根据体征就行评估步态分析临床分析—观察法观察分析顺序:应由远端至近端进行观察按步行周期的顺序观察目测后观察后归纳分析出原因后果步态分析临床分析—观察法注意事项:目测观察时,不仅要观察患侧下肢,亦要观察对侧下肢。尽量暴露下肢,以便准确观察步态特征。其可靠性,准确性与观察者的观察水平和临床经验直接相关负重期和单腿支撑期的异常运动及后果异常运动原因后果一、髋关节内收1、外展肌肌力减弱支撑面2、内收肌肌力增加变窄导3、本体感觉减退致平衡丧失二、髋关节伸展1、髋关节外展肌或不充分控制能力减弱

8、2、髋关节屈曲挛缩3、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