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文言文两则》.doc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文言文两则》.doc

ID:57475495

大小:5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23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文言文两则》.doc_第1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文言文两则》.doc_第2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文言文两则》.doc_第3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文言文两则》.doc_第4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文言文两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文言文两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教学分析】1.教材特点《文言文两则》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包括《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则故事。《学弈》节选自《孟子·告子上》第九篇。因为有人怪齐王不明智而孟子不曾辅佐,孟子则用“一曝十寒”和“学弈”比喻说理,为自己辩解。课文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

2、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事中见理,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学无止境”的道理。2.人文价值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学无止境的道理;感受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3.语文要素能对照注释,了解故事内容;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初步感受《孟子》善用比喻说理的语言特色;初步感受《列子》事中见理、反义词丰富的语言特色。【教学目标】1.能对照注释,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学无止境的道理,感受古人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

3、2.初步感受《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成语丰富的语言特色及《列子》事中见理、反义词丰富的语言特色。3.激发阅读文言文的兴趣,熟读成诵,积累语言。【设置说明: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就小学文言文教学如是说“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主要是让学生见一见,感受一下,以至于到了初中不感到陌生。”本课是小学阶段最后两篇文言文。基于此,教学目标的设置立足学情、教材,以两则文言文为载体,从阅读方法、感悟道理、感受语言特色、积累语言等方面着手,期待能帮助学生继续了解古代灿烂文化,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能对照注释,了解故事内容,熟读成诵。【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孟子》、

4、《列子》的语言特色。【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活动安排】第一课时一、游戏引入,引发期待。1.游戏:成语对对碰。2.发现成语的秘密——从三个字到九个字,都出自《孟子》,成语丰富。3.板书课题《学弈》,借助注释理解“弈”、“学弈”。4.交流搜集的资料,包括孟子、《孟子》、《孟子·告子》、告子等。【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通过“成语”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将其与《孟子》篇章的学习建立起关联,使新信息变得更容易理解和吸收,这就是阅读期待。】二、初读古文,整体感知。1.学生提建议,教师范读。根据学生建议,

5、梳理读文言文要注意的:一读速要慢;二读准字音;三停顿恰当。2.学生自由读,做到以上三点。3.检查句子朗读。(1)“使弈秋诲二人弈。”小组轮读。(2)“思援弓缴而射之。”指名读,了解“缴”的读音及意思,读好停顿,明白文言文要根据意思来停顿。(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指名读,注意多音字“与”,了解其意思。4.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设计意图:曹文轩先生说:“朗读是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的重要途径。”通过读通、读准、读对等多层次朗读,帮助学生们感受民族语言的声音之美,从而培养他们对母语的亲近感。学生建议、教师范读,则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三、再读古文,问

6、难解疑。1.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故事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质疑。2.研读交流。预设一:“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1)对照注释,说句子的意思,相机理解“者”、“也”的含义。 (2)反复读,句式练习:_____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者也。预设二:“惟弈秋之为听”(1)发现语序与现代文不一样,调序法。预设三:“使弈秋诲二人弈……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1)联系上下文,选择“之”的不同意思。(2)自由朗读,交流理解,发现对比的写法。(3)想象二人学弈的样子,分别用一个成语形容两个人。预设四:“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

7、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说顺畅。(2)发现设问,强调。(3)朗读,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设计意图:恰当的问题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运用“提问”策略,基于小学生古文阅读最大的困难——理解意思,引导梳理还读不懂的地方,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同伴一起讨论解决问题,是“主动学习”的标志。】3.串联全文,复述课文内容。(1)师生问答,用课文中相应的语句回答老师的提问。(2)同桌练读,配乐朗读或吟诵。(3)创意说《学弈》这个故事。【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