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Word版含解析.pdf

2020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Word版含解析.pdf

ID:57525099

大小:281.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26

2020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2020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2020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2020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2020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编者选题表题号知识点易中商业的发展12城市的繁荣3、4“重农抑商”56、7一、选择题1.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表明()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B.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D.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解析:D材料反映的是明代商业发展的现象,A项错误;材料所述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没有关系,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手工工场或雇佣关系,不能体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项错误;“日夜商贩而南”“日夜商贩而北”表明了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D项正确。2.古代中

2、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解析:C从材料看,古代中国社会士、农、工、商的等级划分到明朝发生了变化,“士商相混”现象,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地位提高,等级观念淡化的结果,故C项正确。礼教束缚解除、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传统社会结构解体均与史实不符,故A、B、D三项排除。3.(2017·辽宁大连期中)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3、)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通畅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监管的夜市解析:A东汉时期“草市”、商业市镇、夜市均未出现,B、C、D三项错误。汉朝时期是中国典型的“重农抑商”时期,政府严格管理正规市场,在历史上被称为“九市”,故选A项。4.历史学家钱乘旦说:“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这说明中国古代城市()A.商业发展无障碍B.商人地位高C.主要具有商业功能D.主要具有政治功能解析:D中国古代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B两项错误;中国古代城市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政治性、军事性很强,与材料中“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相符

4、,故D项正确,C项错误。5.(2017·山东潍坊月考)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解析:C由材料内容可知,清政府仍然赋予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实质上仍是一种盐业的专卖制度,A项错误;B、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西汉时期完全由政府垄断经营到清政府将营销垄断权赋予商人而只进行管理和征税,表明了抑商政策的松动,C项正确。6.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

5、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解析:C“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体现了对私人工商业的抑制,强化了国家对商业的控制,故C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观点无关,B项“成功地抑制了”与史实不符,故均排除。二、非选择题7.(2017·江苏扬州期末)政府的决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

6、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商君书·农战》材料二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三清代中后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材料四清代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

7、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的经济政策并说明其理由。(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3)根据材料四,归纳清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消极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就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