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2 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 Word版含解析.pdf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2 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 Word版含解析.pdf

ID:57525337

大小:585.4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8-26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2 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2 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2 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2 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2 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2 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限时集训(二)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对应学生用书第145页)(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德州模拟)管仲认为:五谷食米,民之司命(决定民众生死)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通货)也。故善者执(掌握)其通施以御(控制)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这体现了()【导学号:96084014】A.重农抑商的政策B.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C.以农促商的理念D.“工商皆本”的主张B[根据题干中“黄金刀币,民之通施(通货)也”可知,抑制商业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

2、“善者执(掌握)其通施以御(控制)其司命”可得出主张国家掌握通货,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中并未强调用农业促进商业的理念,故C项错误;“工商皆本”主张手工业、商业与农业并重,题干材料中体现的是在农业与商业中,国家所应扮演的角色,故D项错误。]2.(2017·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调研)据史料记载,广州、博罗、四会等附近有大城,有市、官员和机构对陶瓷贸易进行管理,而且三地都处江边,四会则控制着现在的佛山、南海、高明、三水等地,是西北江的交汇处,也是货物流通的枢纽。这些史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交通枢纽对商品集散地的重要性B.广东与中原

3、的经济来往频繁C.官方对商品贸易进行严格管理D.广东瓷器经河道运输至中原地区A[题干强调的是交通枢纽在货物流通中发挥的作用,故A项正确;题干并未出现与中原的经济来往,故B项错误;官方对商品贸易的管理是为了凸显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广东瓷器经河道运至中原,故D项错误。]3.(2017·东北三省四市联合体模拟)读下表,由表中所给的数据可知()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变化一览表(单位:市斤/市亩)朝代先秦两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全国粮87.8496.4894.9290.8483.28115.68156.24食亩产南方64.

4、3294.92136.32166.44231.24312.48(稻区)A.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B.魏晋时期农业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唐宋时期国家分裂导致农业经济衰退D.明清时期北方农业税赋高于南方B[古代中国“南稻北粟”的格局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故A项错误;在魏晋尤其是“永嘉之乱”时期,北方人口大量涌入南方,使得南方获得初步的开发和发展,农业重心开始出现南移的趋势,故B项正确;尽管两宋都不是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但通过表格数据对比不难看出,偏安一隅的宋王朝粮食亩产量并没有过多下降而且南方更是出现了长足的增长,故C项错误

5、;题干中并没有提及明清税赋的相关状况,故D项错误。]4.(2017·潍坊模拟)宋朝明确规定,地主打死佃客,减罪一等,发配邻州。而在《明律》中规定:“富豪之家,役使佃客抬轿者”,不仅要“杖六十”,还要“各计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明代法律的内容更加细密严苛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社会矛盾日趋缓和C[宋明法律的不同规定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反映不出内容更加细密严苛,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租佃关系不是雇佣关系,体现不出资本主义萌芽,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富

6、豪之家,役使佃户抬轿者’,不仅要‘杖六十’,还要‘合计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可得出明代租佃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租佃关系的进步,不涉及社会矛盾日趋缓和,故D项错误。]5.(2017·濮阳一模)下图是宋至清(鸦片战争前)我国粮食亩产量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数据整理)。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B.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C.玉米等高产作物大量引进D.政府鼓励大量开垦荒地B[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只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一,但不

7、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是粮食亩产增加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玉米等高产作物大量引进是在明清时期,故C项错误;政府鼓励大量开垦荒地是粮食亩产增加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6.(2017·济宁模拟)据《全唐文》记载,歙州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置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由此可见唐代()【导学号:96084015】A.经济重心已经呈现南移的趋势B.某些经济作物已出现专业化生产C.经济作物种植已主导农业生产D.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传播到江南B

8、[材料信息只表明这一地区茶叶的种植情况,不能说明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置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可以得出唐代某些经济作物已出现专业化生产,故B项正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