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因果之诸环节—十二因缘.pdf

人生因果之诸环节—十二因缘.pdf

ID:57538957

大小:372.74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8-27

人生因果之诸环节—十二因缘.pdf_第1页
人生因果之诸环节—十二因缘.pdf_第2页
人生因果之诸环节—十二因缘.pdf_第3页
人生因果之诸环节—十二因缘.pdf_第4页
人生因果之诸环节—十二因缘.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生因果之诸环节—十二因缘.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人生因果之诸环节—十二因缘时间:2009-09-25来源:未知作者:佛缘总编辑“十二因缘”又称十二缘起、十二缘生、十二有支、十二支等,是佛教用缘起说理论观察人生而得出的,用以解释人生痛苦根源,以及说明如何才能解脱痛苦的教义学说,是佛教基本理论之一。佛教认为,世间一切精神和物质现象,都处于一定的因果关系中,依赖某种因果条件而存在,并依靠一定的条件而演变。这种依赖于某种条件而存在,变化的学说,就是“缘起说”。佛陀在解释缘起关系时,说这一关系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如据《缘起经》说:“尔时,世尊告比丘众,吾当为汝宣说缘起初差别义,汝应谛听,极善思惟。吾今为汝分别解说

2、。比丘众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佛言,云何名缘起初,谓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相传佛陀在菩提树下进入禅定思惟状态中,观察分析人生苦难以及之所以会产生苦难的原因时,最后得出了这十二因缘说。十二因缘说即以缘起说来分析人生的生灭变化现象,依照缘起说,人的生命过程,生命的诞生和成长,也是由各种必须的条件而引起。“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识,名识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起愁叹苦忧恼,是名为纯大苦蕴集。”(《缘起经》)在这儿,佛陀指出,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可分为彼此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十二个环节,这十二个环节是:1)无明(人与生俱来的

3、蒙昧无知)。2)行(由无知而引起的各种欲望和意志)。3)识(由欲望和意志引起的人的精神统一体)。4)名色(由识引起的人的精神和肉体)。5)六处(指人的六种感觉器官,即眼、耳、鼻、舌、身、意——即心)。6)触(指感觉器官与外界事物的接触)。7)受(通过接触而引起的苦乐感觉)。8)爱(由感觉而引起的对乐的事物产生的贪爱之心)。9)取(由贪爱而产生的追求和执着之意)。10)有(因追求和执着而造成的生死环境)。11)生(有了生的环境就有生命的产生)。12)老死(有生就必有衰老和死亡)。这十二个环节构成一个人生因果循环的总链条,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和相邻的环节构成因果关系。佛教在解释十二

4、因缘时,又从因果关系的两个方向来加以阐述:一是从无明开始,从无明到老死顺序来看,产生痛苦的最根本原因是人的无知,因此由无明而产生行,由行缘识,由色缘名识……如此下去,使众生流转于生死中,承受无尽的烦恼和痛苦。这是由无明始而至老死为一轮循环,即所谓“流转门”。由此流转门来看,追本溯源,如要消除老死等痛苦,则必须消除人的生,1欢迎下载。精品文档要消除生,则必须消除引起生的生存环境,这样推算上去,要消除人的痛苦,归根到底是要消除人的与生俱来的蒙昧无知,即无明,才能获得根本的解脱。这是从十二因缘的相反顺序往上推究而得出的结果。这种推算,称之为“还灭门”。总之,十二因缘的理论是把人的

5、自身的“无明”看作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而佛教一切修行,就是把灭除“无明”,获得彻底的“觉悟”作为最终追求的目标。关于十二缘起,《俱舍论》解释有四种缘起:一是刹那缘起,即众生于心念刚起之一刹那间,即已具足十二因缘。二是连续缘起,即此十二因缘前后相续,接连不断,形成前后的因果关系。三是远续缘起,即此十二因缘,可远隔数世而相连续,如三世二重因果说,即将此十二因缘分为前后相续的三世二重因果。四是分位缘起,以十二因缘具体表示有情众生在三世二重因果流转过程中的各种状态。此说为小乘说一切有部普遍采用,有较大影响。无明所谓无明,按字义解释,即谓覆于本性,无所明了,故称无明。佛教中有时又称

6、为痴,或愚痴。《缘起经》说:“何为无明,谓于前际无知,于后际无知,于前后际无知;于内无知,于外无知,于内外无知;于业无知,于异熟无知,于业异熟无知;于佛无知,于法无知,于僧无知;于苦无知,于集无知,于灭无知,于道无知;于因无知,于果无知,于因已生法无知;于善无知,于不善无知;于罪无知,于无罪无知;于应修习无知,于不应修习无知;于下劣无知,于上妙无知;于黑无知,于白无知;于有异分无知,于缘已生或六触处如实通达无知。如是于彼彼处如实无知,无见无现观,愚痴无明黑暗,是谓无明。”以上说了一大堆的“无知”,可见所谓无明,就是指无知,而且主要是指对佛教教义的无知,不明了。《俱舍论》说:

7、“痴为无明。”据说一切有部解释,在十二因缘中,以过去世所引起的各种烦恼,统称为无明。过去世诸烦恼虽有种种,然一切烦恼却与无明相关,并以无明之作用为最强,所以统称为无明。无明以迷暗为性,即对于佛教所说的四谛法、三宝义、善恶业果、轮回报应等理,愚迷暗昧,不能如实了知。无明为诸烦恼之根本,又贯穿于三世轮回的始终,因此无明实际上成了世俗世界一切迷惑的最根本之因。在十二因缘中,无明是人生一切因缘的根本,要消灭人生的一切烦恼痛苦,必须断灭无明。佛教各派关于无明,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如前所述,说一切有部以三世二重因果来解说十二因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