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第三节城镇化课后巩固提升鲁教版必修第二册33.pdf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第三节城镇化课后巩固提升鲁教版必修第二册33.pdf

ID:57565989

大小:446.02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8-27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第三节城镇化课后巩固提升鲁教版必修第二册33.pdf_第1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第三节城镇化课后巩固提升鲁教版必修第二册33.pdf_第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第三节城镇化课后巩固提升鲁教版必修第二册33.pdf_第3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第三节城镇化课后巩固提升鲁教版必修第二册33.pdf_第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第三节城镇化课后巩固提升鲁教版必修第二册33.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第三节城镇化课后巩固提升鲁教版必修第二册33.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节城镇化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下表为我国某地区城镇发展情况统计表。读表,完成1~2题。2009项目2019年年城镇数目甲37/个工业总产乙362001765000值/万元城镇人口丙56340/万人城镇人口丁30.448.6比例/%1.数据显示的项目中不能反映城镇化过程的是()A.甲B.乙C.丙D.丁2.近年来,该地区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B.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C.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D.城镇中心区的萎缩解析第1题,城镇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总人

2、口的比例上升、城镇用地扩大、城镇数目增多等方面。而工业产值不能反映城镇化进程。第2题,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口数量较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农村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剩余劳动力大多涌入城镇寻找就业机会。答案1.B2.C读图,完成3~4题。3.上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和发达国家城镇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①③④D.②④③①4.从上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A.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在加快B.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C.2010年世界城镇人口比例不到一半D.2010年发展中国

3、家城镇人口数量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多解析第3题,根据2010年的数据判断,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在75%以上,所以①为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同理判断②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③为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④为发达国家城镇人口。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数量约25亿,而发达国家城镇人口数量为11亿~12亿。答案3.C4.D半城镇(市)化是指中国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具体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镇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人口半城镇化率M=(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

4、它能反映出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不完整程度。下图表示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据此完成5~7题。5.我国半城镇化率高,其有利的一面是()A.优化农村产业结构B.改善农村人口年龄结构C.促进城镇经济发展D.改善城镇生态环境6.我国东南沿海地区M值高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条件优越B.自然资源丰富C.位置优越,交通便利D.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7.我国人口半城镇化率问题比较突出,解决途径主要是()A.加大农村投入B.降低城镇化速度C.改革户籍制度D.发展服务业解析第5题,进城农民多为青壮年,他们为城镇发展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城镇经济发展。第6题,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

5、,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第7题,半城镇化的人口本质是“没有城镇户口而生活在城镇的农民”,是我国户籍制度导致的。因此,户籍制度改革是主要解决途径。答案5.C6.D7.C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纳瑟姆曲线”是1979年由美国城市地理学家Ray.M.Northam发现并提出的,该规律显示,当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代表经济发展势头较为缓慢的准备阶段,这个国家尚处于农业社会;当城镇化水平超过30%时,第一个拐点出现,代表经济发展势头极为迅猛的高速阶段,这个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至70%后,出现第二个拐点,代表经济发展势头再次趋于平缓的成熟阶段,这时,这个国家也就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后

6、工业社会。下图为我国城镇化“纳瑟姆曲线图”。(1)从1990年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过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解析第(1)题,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该时间段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答案(1)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快速扩大,出现城镇密集地区和城镇群。(2)有利于缓解城镇压力,壮大城镇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

7、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能力提升读城镇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镇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M时段,城镇化发展较快B.在P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C.在N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2.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A.M、P、NB.M、N、PC.P、M、ND.N、M、P解析第1题,城镇化速度可以通过曲线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