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垂直分层及大气受热过程.ppt

大气垂直分层及大气受热过程.ppt

ID:57567288

大小:5.45 MB

页数:31页

时间:2020-08-27

大气垂直分层及大气受热过程.ppt_第1页
大气垂直分层及大气受热过程.ppt_第2页
大气垂直分层及大气受热过程.ppt_第3页
大气垂直分层及大气受热过程.ppt_第4页
大气垂直分层及大气受热过程.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气垂直分层及大气受热过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们随时都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风是运动着的大气没有大气,飞机无法在空中飞行。风雨交加是大气剧烈运动形成的龙卷风是一种剧烈的大气运动极光是太阳风粒子与大气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它像一件外衣保护着地球。一、大气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组成固体杂质水汽干洁空气氧21%氮78%其他气体1%(氩、二氧化碳、臭氧等)干洁空气的组成(按体积比构成)组成作用气态(干洁空气)液态固态氮地球上的基本成分氧维持必需的物质臭氧吸收,“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水汽杂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起保温

2、作用作为,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低层大气的物质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生物体生物生命活动紫外线光合作用成云致雨凝结核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对人类有什么影响?CO2含量增加→全球变暖(温室效应)臭氧含量不断降低→臭氧层空洞,皮肤癌患者增加材料4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而少量穿透大气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人类和生物则是十分有益的,过量紫外线照射会烧伤皮肤,引起白内障甚至皮肤癌。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臭氧层22~27km电离层二、大气的垂直分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剧烈;天气现象复

3、杂多变。冷热对流层对流层:大气底层(从近地面到高空12千米处),厚度随季节和纬度变化;气温随高度递减;各层中最薄,但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它是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17-18KM;中纬:10-12km;高纬:8-9km.原因: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对流运动越强,对流层的高度越高。整个大气3/4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对流运动显著上冷下热热量源于地面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层对流层的高度因其对流运动的强弱而异。对流运动的强弱又与地面温度

4、高低直接相关。那么,对流层厚度随季节和纬度有什么分布规律?(1)季节:夏季厚,冬季薄(2)纬度:低纬度17~18km;中纬度11~12km;高纬度8~9km12km20气温从对流层底部到顶部变化了多少度?[20-(-50)〕÷12≈6℃/km=0.6℃/100m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晴气朗,利于高空飞行。冷热平流层平流层:大气中臭氧的主要分布区。因其大量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所以气温随高度递增。22km-27km处有臭氧层,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升温。平流层特点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上热下冷2、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

5、,利于高空飞行水汽和杂质含量少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气温随高度上升很快,空气稀薄,以氧原子为主,吸收超短波辐射而增温。80-500KM处有若干电离层。该空间的大气处于电离状态,所以叫电离层。它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利于通讯。高层大气高层大气的高度的高度是从平流层顶以上的大气,到3000千米高空范围,大气密度小,与星际空间的密度非常接近,气压较低。高层大气特点1、气压很低、密度很小2、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在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中补完气温变化曲线、标注数值及各层的名称.1250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分层依据是什么?纬度17

6、~1810~1210~128~98~9N90°60°30°0°30°60°90°S厚度(KM)5101520思考: 一架飞机从北极出发,到达南极,飞行高度保持在10千米,该飞机依次经过哪些大气垂直分层中哪些层?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ABCTATB:>B海拔高,距离地表远,吸收的地面辐射少TATC:>C海拔高,大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弱TCTB:>B、C海拔相同,大气疏密相同,C距离地表近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地面增温大气上界“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增温射向

7、宇宙空间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地面增温大气上界“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的保温作用射向宇宙空间大气逆辐射大气增温射向宇宙空间地面辐射大气吸收紫外线(波长小于0.4um)可见光(波长0.4—0.7um)红外光(波长大于0.76um)地面吸收47%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大气上界云层、尘埃反射空气分子微小尘埃散射19%34%大气的削弱作用东北美女藏族姑娘都是妙龄少女,皮肤差距咋就那么大嘞…..?青藏高原蓝天白云思考:为什么云层的厚度会影响地面的辐射强度呢?高原

8、地区,海拔较高,云层稀薄,辐射强烈。盆地地形,多雨雾天气,云层较厚,辐射较弱。四川盆地阴雨蒙蒙你能解释“红灯停”的科学依据吗?红色光波长较长,难被散射,穿透力强,传播距离远。以红灯为停止的信号灯更为醒目。实验证明,物体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