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人教版.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人教版.ppt

ID:57567932

大小:1.61 MB

页数:76页

时间:2020-08-27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人教版.ppt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人教版.ppt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人教版.ppt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人教版.ppt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人教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人教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纲下载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纲解读1.识记: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大气水平运动。3.应用:等压面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夯基础析考点明考向提能力强专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源(1)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2)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太阳辐射地面2.受热过程(1)A在穿过大气过程中,部分被大气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2)地面升温后,又以B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3)C补

2、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指点迷津]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并不是在夜晚。太阳辐射吸收地面长波大气逆辐射二、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2.形成过程(1)填图: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2)画图:用箭头在图中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地面冷热不均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的直接原因。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受力F1()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与等压线

3、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斜交平行[灵犀一点](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考点一线串]1.大气的受热过程由上图可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如下表:受热过程具体过程热量来源Ⅰ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太阳辐射Ⅱ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地面辐射Ⅲ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

4、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大气逆辐射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技法一招鲜]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

5、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应用闯一关]1.(2012·海淀模拟)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3)题。(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A.①B.②C.③D.④(3)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A.大

6、气吸收①辐射少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解析:第(1)题,近地面大气增温的过程是大部分太阳辐射①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④,地面增温后又以地面辐射②的形式传递给大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②后增温。第(2)题,近地面大气的直接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②。第(3)题,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弱,故气温低。答案:(1)B(2)B(3)B[考点一线串]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2)风压关系

7、: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指点迷津](1)图中气压的高低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高度而言的,因而图中高压的数值并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压的数值大于低压;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低压的数值要高于对应高空高压的数值。(2)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2.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1)海陆风:形成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影响海

8、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2)山谷风:形成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形成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