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分析.pdf

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分析.pdf

ID:57590371

大小:510.88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8-27

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分析.pdf_第1页
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分析.pdf_第2页
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分析.pdf_第3页
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分析.pdf_第4页
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分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选择题答案一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理解正确的是(C)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大地虽不是一片绿色,山色却是无边无际的。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山中黄昏明暗交替的景色。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D“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临山巅所产生的无往不胜的傲气。2理解不正确的是(A)A“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对自然造化神奇的疑惑之情。B“造化钟神秀”句,“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C“阴阳

2、割昏晓”中“割”字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突出了泰山险峻崎岖的形象。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出了黄昏时山中云气层出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3理解不正确的是(D)A首联写远望之景。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B颔联写近望之势。“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C颈联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D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4理解不正确的是(C)A.第一

3、句表达了诗人高山仰止的感叹。B.第二句诗人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C第三句是说泰山非常有运气和福气。D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和气概。5理解不正确的是(B)A首联一问一答,表达诗人敬慕之情。B..颔联写远观泰山神秀巍峨的形象。C颈联写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D尾联表达诗人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6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表现了泰山高大险峻、神奇秀丽的特点。[2013松江一模]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C)[2013松江一模]A.泰山别名“岱”,因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B.首句以设问的方式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似的惊叹。C.末句描写是诗人登上山顶后所

4、看到的景象,极富哲理。D.全诗由远望到近望、细望,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二.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理解不正确的是(A)A诗歌前两句生动描写了西湖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致。B..末句中的“淡妆浓抹”与前两句中的“晴、雨”照应,比喻奇妙而贴切。C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是因为她们都具有上天赋予的自然之美。D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他对西湖的热爱与赞美。2理解不正确的是(C)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

5、群山朦胧的景色。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3理解不正确的是(C)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B一二句写西湖水光山色无论晴雨天都是美好奇妙的。C.三四句通过比喻赞美了西子的美丽。D“总相宜”与“晴方好”、“雨亦奇”相照应。4理解正确的是(C)A首句写了雨中西湖水波荡漾,但是没有晴天美好。B.第二句说雨中的山云雾迷茫似有若无,非常奇怪。C.第三句在西湖与西施之间建立了比喻的关系。D第四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是描写西施的,不是描写西湖的。5理解不正确的是(B)A“潋滟”

6、描写了西湖晴天波光闪闪的水光。B.“空蒙”描写了西湖雨后迷迷茫茫的山色。C“西湖”和“西子”都有婀娜多姿的神韵。D“淡妆”和“浓抹”指西湖的晴姿和雨态。6理解不正确的是(B)A诗人边饮边赏西湖的两种风光。B..诗中描绘了西湖的具体景物。C诗人给西湖赋予了生命之美。D.诗人非常热爱西湖的美景。7.“淡妆“和”浓抹“是指西湖的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2013奉贤一模]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2013奉贤一模]A.首句描写了西湖晴天的水光。B.次句描写了雨后的山色。C.诗人将西湖比作西子,写出了西湖的神韵。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

7、爱与赞美。三.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理解不正确的是(A)A“强说愁”写出了年轻人的志高远大、好胜纯真。B.“欲说还休”写出了词人的矛盾心理,孤独压抑。C词的末句形似轻松洒脱,实则无法排遣沉重抑郁。D.通篇言“愁”,表达了遭到排挤、报国无门的哀愁。2理解不正确的是(C)A本词写出了作者内心无处倾诉的苦闷。B.“少年”在词中的意思是年轻的时候。C“为赋新词”的意思是写出新赋新词。D“强说愁”指的是没有愁而硬要说愁。3理解不正确的是(B)

8、A“丑奴儿”是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是词的题目。B..反复、对比和对偶是本词采用的修辞方法,也是本词流传千古的根本原因。C上阕有两组因果关系:前一句“爱上层楼”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