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九 氧、硫及其化合物和环境保护.pdf

新高考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九 氧、硫及其化合物和环境保护.pdf

ID:57613498

大小:2.36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8-29

新高考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九 氧、硫及其化合物和环境保护.pdf_第1页
新高考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九 氧、硫及其化合物和环境保护.pdf_第2页
新高考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九 氧、硫及其化合物和环境保护.pdf_第3页
新高考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九 氧、硫及其化合物和环境保护.pdf_第4页
新高考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九 氧、硫及其化合物和环境保护.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高考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九 氧、硫及其化合物和环境保护.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九氧、硫及其化合物和环境保护419考点1硫及其氧化物硫的氢化物1.[2018全国卷Ⅰ,27节选,8分]焦亚硫酸钠(NaSO)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225题:(1)利用烟道气中的SO生产NaSO的工艺为2225①pH=4.1时,Ⅰ中为溶液(写化学式)。②工艺中加入NaCO固体、并再次充入SO的目的是。232(2)NaSO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SO残留量时,取50.00mL葡萄酒样品,用0.01022522500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mL。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该样品中NaSO的残留量为g·L-1(以

2、SO计)。2252本题以教材之外的物质焦亚硫酸钠的生产工艺为载体进行命题,考查无机化工流程、氧化还原滴定等,体现高考命题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本题判断pH=4.1时溶液中的溶质是一大亮点,看似简单,但思维容量非常大,考生若不了解NaHSO溶液因HSO-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而显酸性,则很容易做错该题。33解题模型:链接素材132.[2019北京,28,16分]化学小组实验探究SO与AgNO溶液的反应。23(1)实验一: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SO,将足量SO通入AgNO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223和白色沉淀B。①浓HSO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4②试剂a是

3、。(2)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出:沉淀B可能为AgSO、AgSO或二者混合物。2324(资料:AgSO微溶于水;AgSO难溶于水)2423实验二:验证B的成分①写出AgSO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23②加入盐酸后沉淀D大部分溶解,剩余少量沉淀F。推断D中主要是BaSO,进而推断B中含有AgSO。向323滤液E中加入一种试剂,可进一步证实B中含有AgSO。所用试剂及现象是。23(3)根据沉淀F的存在,推测SO2-的产生有两个途径:4途径1:实验一中,SO在AgNO溶液中被氧化生成AgSO,随沉淀B进入D。2324途径2:实验二中,SO2-被氧化为SO2-进入D。34实验三:探

4、究SO2-的产生途径4①向溶液A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Cl溶液,未出现2白色沉淀,可判断B中不含AgSO。作出判断的理由:。24②实验三的结论:。(4)实验一中SO与AgNO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3(5)根据物质性质分析,SO与AgNO溶液应该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实验一所得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有23Ag和SO2-生成。4(6)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本题由教材实验浓硫酸与铜反应引出SO与AgNO的新颖实验探究,难点在于如何将所学知识进行转化,需注23意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以及Ag+的氧化性等知识在本题中的应用。试题具有良好的难度

5、梯度,能较好地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解题模型:链接考法1命题角度2考点2硫酸硫酸盐3.[2018浙江下半年选考,28,4分]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完成了浓硫酸和SO的性质实验(夹持装置已省略)。2请回答:(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将试管Ⅰ中的白色固体加入水中,溶液呈蓝色B.取下试管Ⅲ并不断振荡,试管中出现浑浊,是因为生成了BaSO4C.试管Ⅳ中KMnO溶液褪色,说明SO具有氧化性42D.试管Ⅴ中的NaOH溶液可用NaCO溶液代替23(2)取下试管Ⅱ,在该试管口套上气球,将无色溶液加热恢复至红色,冷却后,发现溶液颜色再次变浅。解释“无色→红色→颜色变浅”变

6、化的原因。本题考查SO的制备与性质探究实验,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试管Ⅲ中出现浑浊,部分考生2可能误认为是生成了BaSO,由于酸性:HSO

7、用氮肥有关3本题设计新颖,以转化关系图为载体,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解题的角度看,氨显然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反应物,而不是催化剂。在“新高考”中,这类价值取向正确、难度相对较小的试题在化学试卷中出现的比例还会增加。解题模型:链接考法4命题角度2考点1硫及其氧化物硫的氢化物考法1SO的性质及实验探究2命题角度1SO的性质21[2017北京,10,6分]根据SO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2溶液现象结论A含HCl、BaCl的FeCl溶液产生白色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