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电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填写范例及说明.docx

2019电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填写范例及说明.docx

ID:57645863

大小:636.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30

2019电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填写范例及说明.docx_第1页
2019电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填写范例及说明.docx_第2页
2019电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填写范例及说明.docx_第3页
2019电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填写范例及说明.docx_第4页
2019电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填写范例及说明.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电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填写范例及说明.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施工资料管理软件,是依据最新国家/地方标准编制的施工资料编写管理软件。包含施工相关多个专业模块的资料内容,因地区制宜,每个地区对应该省/市软件版本,让施工资料管理更专业高效。检验批:检验批容量多样化选择自动生成、最小抽样数量与容量匹配计算并与验收项目匹配对应生成原始记录:原始记录一键生成智能生成:根据工序勾选对应匹配表格智能生成子单位复制:利用已建工程,子单位工程复制新建生成,效率提高10倍数据互导:市政检验批、隐蔽验收记录、测量复核、报验申请表等数据互导自动生成,效率提高10倍智能评定:市政混凝土强度试验汇总表与混凝土试块

2、强度统计、评定记录数据互导生成并智能评定智能汇总:一次性汇总,分项、分部汇总智能生成;检验批、分项、分部报验申请表智能生成一键升级:模板一键在线升级人防评价:人防评价汇总,右键智能生成海量素材:海量素材免费下载,海量学习视频免费观看电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格填写说明——电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13.1主控项目13.1.1 金属电缆支架必须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    检查数量:明敷的全数检查,暗敷的按每个检验批抽查20%,且不得少于2处。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并查阅隐蔽工程检查记录。13.1.2 电缆敷设不得存在绞拧

3、、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13.1.3 当电缆敷设存在可能受到机械外力损伤、振动、浸水及腐蚀性或污染物质等损害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13.1.4除设计要求外,并联使用的电力电缆的型号、规格、长度应相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核对设计图观察检查。13.1.5交流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每相电缆不得单根独穿于钢导管内,固定用的夹具和支架不应形成闭合磁路。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4、 检查方法:核对设计图观察检查。13.1.6 当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对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制作的电缆头,其电缆接地线应回穿互感器后接地;对尚未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电缆接地线应在零序电流互感器前直接接地。    检查数量:按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总数抽查5%,且不得少于1处。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13.1.7 电缆的敷设和排列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矿物绝缘电缆敷设在温度变化大的场所、振动场所或穿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采取“S”或“Ω”弯。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

5、检查。 13.2一般项目13.2.1 电缆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除设计要求外,承力建筑钢结构构件上不得熔焊支架,且不得热加工开孔。2.当设计无要求时,电缆支架层间最小距离不应小于表13.2.1-1的规定,层间净距不应小于2倍电缆外径加10mm,35kV电缆不应小于2倍电缆外径加50mm。    3.最上层电缆支架距构筑物顶板或梁底的最小净距应满足电缆引接至上方配电柜、台、箱、盘时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且不宜小于表13.2.1-1所列数再加80mm~150mm;距其他设备的最小净距不应小于300mm,当无法满足要求

6、时应设置防护板。4.当设计无要求时,最下层电缆支架距沟底、地面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表13.2.1-2的规定。     5.当支架与预埋件焊接固定时,焊缝应饱满;当采用膨胀螺栓固定时,螺栓应适配、连接紧固、防松零件齐全,支架安装应牢固、无明显扭曲。    6.金属支架应进行防腐,位于室外及潮湿场所的应按设计要求做处理。    检查数量:第1款全数检查,第2款~第6款按每个检验批的支架总数抽查10%,且各不得少于1处。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并用尺量检查。13.2.2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的敷设排列应顺直、整

7、齐,并宜少交叉;    2.电缆转弯处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11.1.2的规定;    3.在电缆沟或电气竖井内垂直敷设或大于45°倾斜敷设的电缆应在每个支架上同定;    4.在梯架、托盘或槽盒内大于45°倾斜敷设的电缆应每隔2m固定,水平敷设的电缆,首尾两端、转弯两侧及每隔5m~10m处应设固定点;5.当设计无要求时,电缆支持点间距不应大于表13.2.2的规定;    6.当设计无要求时,电缆与管道的最小净距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    7.无挤塑外护层电缆金属护套与金属支(吊)架直接接触的部位应采取防电化腐蚀的措施

8、;    8.电缆出入电缆沟,电气竖井,建筑物,配电(控制)柜、台、箱处以及管子管口处等部位应采取防火或密封措施;    9.电缆出入电缆梯架、托盘、槽盒及配电(控制)柜、台、箱、盘处应做固定;    10.当电缆通过墙、楼板或室外敷设穿导管保护时,导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