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微格教案-2.docx

《我爱这土地》微格教案-2.docx

ID:57646358

大小:15.4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30

《我爱这土地》微格教案-2.docx_第1页
《我爱这土地》微格教案-2.docx_第2页
《我爱这土地》微格教案-2.docx_第3页
《我爱这土地》微格教案-2.docx_第4页
《我爱这土地》微格教案-2.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爱这土地》微格教案-2.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爱这土地》教案设计人代丽梅学院文学院专业年级汉语言文学2011级学号222011308011095课题(章节名称)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爱这土地》学科语文授课年级九年级下册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选用教材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2002年初审通过)课标分析诵读近现代爱国主义歌诗,能通过朗读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并学会分析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并背诵本诗。教材分析本诗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颂的抒情名篇。作于1938年,正值国难当头,祖国正遭受日寇的践踏。全诗第

2、一节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描述出了四个意象,形象的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第二节以一问一答的方式,直抒胸臆,是本诗的名句。整首诗也是现代爱国主义诗歌中的经典。学情分析初三年级下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现代诗阅读基础,具备基本的诗歌鉴赏能力,但并不成熟。对于简单的诗歌懂得从意象入手分析,但在诗歌主旨方面还需要教师点拨指引。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讨论法、对比法、实践法板书设计我爱这土地艾青土地祖国大地河流、风人民的抗争精神黎明独立自由的曙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识记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过程与方法

3、: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掌握诗歌意向的分析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学会抓住诗歌意象。难点: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深入理解诗人所运用的象征手法及蕴含的深厚的情感。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提问:“爱国主义一直都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话题。在我们学过的文学作品中,有哪些是表达爱国主义精神的呢?”1.回忆,思考;2.结合所学知识举手回答。1.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贯穿前后知识,学以致用,并引出本诗;2.训练学生语言表述能力。二、介绍诗

4、人介绍诗人基本情况: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的诗歌以土地和太阳为主要意象。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集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听讲,记忆并作好笔记,回忆自己所了解到的艾青。1.学生识记。2.介绍诗人的相关情况,为后面对诗歌意象及情感的分析做铺垫。1.生读“学习诗歌,第一步就是要读诗,已经让大家预习了,下面就请同学来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感受诗之美。”1.回忆预习的内容,酝酿情感;2.举手,有感情

5、的朗诵本诗。1.检查预习情况;2.通过反复朗读熟悉诗歌内容,初步领悟诗歌情感;三、感悟诗歌(一)读诗抽点多名学生朗读,并分别点评各学生朗读的情况,以表扬为主。3.提高朗读水平,培养综合能力。2.播放音频文件,PPT展示全诗节奏停顿划分“看来大家已经渐渐领略到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安静的听一遍录音。感受一下整首诗的意境与情感。”1.学生倾听,思考。2.举手回答自己在听录音的过程中脑海里浮现的画面。3.在书上相应位置作好笔记。1.听标准朗读录音文件,感受诗歌朗诵的美,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2.感受意境,进一步体会诗歌情感。3.全班齐读“听了录音,掌握了

6、本诗的节奏,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PPT展示土地,河流等图片)全班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本诗。1.锻炼学生的诵读水平;2.熟悉诗歌内容,在诵读中自然的体会诗歌意境与情感。(二)品诗1.提问:诗人首先借助什么具体事物塑造了“我”的形象?——鸟的形象认真思考,回答。找到分析诗歌的突破口,为下面的分析做铺垫。2.提问: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提示:注意“嘶哑”说明歌唱者是怎样的状态?换成“珠圆玉润”对情感的体现有怎样的变化?(以教师自己嘶哑的嗓子做类比。)认真思考,对比。被抽到的同学大声的说出自己的见解,

7、其余同学可举手补充。1.提高生对诗歌用字的敏感度,通过两词的对比帮助学生准确的分析出情感的深沉与真挚。2.教会学生以类比的方式分析知识。3.提问: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提示:什么样的感情才能让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对方?结合朗读时的情感,思考后给出观点,并具体阐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诗人愿意将一切都奉献给祖国的深刻的爱国情感。4.提问: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在情感表达有什么不同?第二节可以去掉吗?提示:对比一下,诗中一二节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第二节有什么独特的作用?1.对比一二节的写法特点及作用。分析第二节在诗中不可

8、缺少的地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