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雷诺实验和柏努利实验---副本.docx

实验1--雷诺实验和柏努利实验---副本.docx

ID:57651561

大小:65.8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30

实验1--雷诺实验和柏努利实验---副本.docx_第1页
实验1--雷诺实验和柏努利实验---副本.docx_第2页
实验1--雷诺实验和柏努利实验---副本.docx_第3页
实验1--雷诺实验和柏努利实验---副本.docx_第4页
实验1--雷诺实验和柏努利实验---副本.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1--雷诺实验和柏努利实验---副本.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一雷诺实验和柏努利实验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1、建立对层流(滞流)和湍流两种流动类型的直观感性认识;2、观测雷诺数与流体流动类型的相互关系;3、观察层流中流体质点的速度分布。二、基本原理流体流动类型与雷诺数的关系(1-1)Re<2000~2300时为层流;Re>4000时为湍流;2000

2、将被打散,与管内流体充分混合。三、实验装置图1-1雷诺实验示意图1、墨水罐2、墨水阀3、进水阀4、高位水槽5、溢流管6、流态观察管7、转子流量计8、排水阀四、操作要点a)开启进水阀,使高位槽充满水,有溢流时即可关闭(若条件许可,此步骤可在实验前进行,以使高位槽中的水经过静置消除旋流,提高实验的准确度)。b)开启排水阀及墨水阀,根据转子流量计的示数,利用仪器上的对照图查得雷诺数,并列表记录之。c)逐渐开大排水阀,观察不同雷诺数时的流动状况,并把现象记入表中。d)继续开大排水阀,到使红墨水与水相混旋,测取此时流量并将相应的雷诺数记入表中。e)观察在层流中流体质点的速度分布:

3、层流中,由于流体与管壁间及流体与流体间内摩擦力的作用,管中心处流体质点速度较大,愈靠近管壁速度愈小,因此在静止时处于同一横截面的流体质点,开始层流流动后,由于速度不同,形成了旋转抛物面(即由抛物线绕其对称轴旋转而形成的曲面)。下面的演示可使同学们直观地看到这曲面的形状。预先打开红墨水阀,使红墨水扩散为团状,再稍稍开启排水阀,使红墨水缓慢随水运动,则可观察到红墨水团前端的界限,形成了旋转抛物面。五、数据记录层流Re<900湍流Re>1800六、思考题1、流体的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的值有什么关系?答:2、为什么要研究流体的流动类型?它在化工过程中有什么意义?答:六、实验讨论柏

4、努利实验(流体机械能转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测静止和流动的流体中各项压头及其相互转换,验证流体静力学原理和柏努利方程;2、通过实测流速的变化和与之相应的压头损失的变化,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二、基本原理流动的流体具有三种机械能:位能、动能和静压能,这三种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在没有摩擦损失且不输入外功的情况下,流体在稳定流动中流过的各截面上的机械能的总和是相等的。在有摩擦而没有外功输入时,任意两截面间机械能的差即为摩擦损失。机械能可用测压管中液柱的高度来表示,当活动侧头的小孔正对水流方向时,测压管中液柱的高度hag即为总压头(即动压头、静压头与位压头的和)。当活动测头

5、的小孔轴线垂直于水流方向时,测压管中液柱的高度hper为静压头与位压头之和。若令位压头(所测管截面的中心与仪器角铁表面的垂直距离)为HZ,静压头为HP,动压头为HV,总压头为HS,则有:三、实验装置图2-1柏努利方程实验示意图1、一号测压管2、二号测压管3、三号测压管4、四号测压管5、水流量调节阀6、水箱7、循环水泵8、上水槽四、操作要点1、验证流体静力学原理开动循环水泵,关闭出口阀5,这时测压管液面高度均相同,且与活动测头位置无关,这说明当流体静止时,其内部各点的压强值与深度和流体密度有关。请同学们思考,此时测压管中液柱的高度决定于什么?答:数据测压点序号1234水流

6、量调节阀关闭45502、观察流体流动时的压头损失打开水流量调节阀5(小流量)并使各测头的小孔垂直于流动方向,在测压管上读取每个测压点的指示值,并把实验数据列表记录。请回答:1、2、3、4号测压管指示值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为什么会这样变化?测压点序号1234开阀无动能3240320026502150答:3、动静压头和位压头的相互转化旋转2号及3号测压管的活动手柄,使测压头的小孔正对流动方向后,在测压管上的示值即为此点的总压头,记下数据,计算这两点的动能,并进行比较。四个测压点所在管截面的内径截面中心距角铁的高度如下:测压点序号1234管截面内径(m)0.0100.0210

7、.0100.010管中心高度(m)0.0650.0650.0650.010答:数据测压点序号1234开阀有动能3240325029202150五、实验讨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