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 初二音乐ppt课件教案.doc

七子之歌 初二音乐ppt课件教案.doc

ID:57703299

大小:2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01

七子之歌 初二音乐ppt课件教案.doc_第1页
七子之歌 初二音乐ppt课件教案.doc_第2页
七子之歌 初二音乐ppt课件教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子之歌 初二音乐ppt课件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子之歌—澳门》教案佛山市体校封颀年级:七年级课时:一课时课型:以欣赏学唱为主的综合实践课教学目的:1、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体验、探索、实践的条件,引导学生在欣赏、表达、比较、思考、交流过程中,不断深化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获得听觉经验与能力。2、认真挖掘此曲的内涵,将音乐的育人功能渗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学生演唱歌曲、朗诵歌词、分析演唱风格、感悟音乐内涵的过程中,激发其民族意识,强化爱国现念。3、重视学生间互评互助的学习模式,着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与表现力。教材分析:1、创作背景:20年代上半叶,刚刚从清

2、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在独居异域他邦期间,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更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闻一多写下了《七子之歌》的爱国思乡之作。1998年初,大型电视片《澳门岁月》的总编导在一次偶然翻阅闻一多诗集时,发现了《七子之歌》,即请祖籍广东中山的作曲家李海鹰为之谱曲。李海鹰一遍遍地吟诵闻一多的诗句,流着泪在一夜之间完成了曲子,他将潮汕民歌的特色融入其中,并从配器上也有意贴近闻一多生活的年代。2、词曲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3、学者。其诗风深沉严谨,在形式上主张格律化,讲求“节的匀称,句的均齐”。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等。李海鹰(1954—)作曲家。广东省广州市。1981年毕业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作曲进修班。现任广东电视台音乐总监。主要作品有《弯弯的月亮》、《我不想说》、《走四方》等。3、曲式结构:《七子之歌——澳门》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乐段(第1—9小节)的旋律比较平稳。其第三乐句(第5、6小节)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在这里,形成了本乐段的一个小高潮,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思念中的母亲作着真诚的倾诉。第二乐段(第11小节之后)开始处就出现了一个六度大跳,且第一乐句的旋律

4、多在高音区回转,加上强力度的处理要求,它好像是在呐喊,在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第二乐句是稍加变化的重复。它进一步使这种情绪变得更加浓烈。最后一个乐句深情而又肯定,把渴望回归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学情分析:因为在初一的语文课本上,有组诗"七子之歌"的内容,所以学生对于词作者闻一多比较了解,再加上"七子之歌---澳门"这首歌曲学生们经常在电视或者晚会中听到且旋律琅琅上口,因此很多学生都会演唱这首歌曲或者对歌曲的熟悉度较高.介于此种情况,课堂教学中要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内涵,体会歌曲情感方面。教学目标:1、了解“七子”的相关知识,能用歌声表现企

5、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感受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3、在理解《七子之歌——澳门》的基础上,能够用适当的情绪、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教学重难点:1、对于歌曲所表达情感的理解与把握。2、歌曲中乐段之间情绪,力度,音色的对比与渐变。3、高音部歌唱状态与呼吸方法的正确把握。教学方法:启发法、比较法、分析讨论法、探索体验法、合作创新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学生自备乐器课前准备:1、搜集整理有关澳门及组诗《七子之歌》的有关资料。2、以学生自身兴趣及意愿为出发点让其自由组合,让他们自由设定相应的音乐表演场景,为创编教学活动提

6、前做准备。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在小提琴曲《思乡曲》音乐声中指导学生按创设好的位置入座。聆听歌曲,并按位置入座,做好上课准备学生在熟悉的<<思乡曲>>的歌声中初步体会曲中流露的思乡之情。二、新课展开导入歌曲1.提问:乐曲的情绪表现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歌曲的曲名代表我国哪个地方的地名?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们所处的位置?(直接在课件上点击寻找)你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吗?能简要地谈谈吗?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以歌曲所蕴含的内在情感为主线导入课题,并用饱含激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绪及学习兴趣。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澳门》1.课

7、件播放歌曲展示歌词及相应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2逐一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对歌曲的部分进行演唱。3.教师总结用心聆听及感受音乐;积极思考,大胆演唱。指导学生进行歌曲欣赏与演唱,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及主观学习能动性。歌曲学习及处理1.多媒体播放范唱,请学生以哼唱的形式轻声跟唱。2、思考:歌曲中多次出现对“母亲……”的呼唤,其心情是否一样,如何体现这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愿望。(提示注意:力度强弱变化时“度”的把握,最后的呼唤“母亲……”加渐强渐弱的对比,以及演唱形式的变化处理。)认真感受音乐针对问题短暂讨论,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用心学唱,体会作曲家融

8、汇在作品中的真挚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怀。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引导探索,强化对旋律、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