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马头铜钼矿主成矿元素分布特征及富集机理.pdf

安徽池州马头铜钼矿主成矿元素分布特征及富集机理.pdf

ID:57731852

大小:3.18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5

安徽池州马头铜钼矿主成矿元素分布特征及富集机理.pdf_第1页
安徽池州马头铜钼矿主成矿元素分布特征及富集机理.pdf_第2页
安徽池州马头铜钼矿主成矿元素分布特征及富集机理.pdf_第3页
安徽池州马头铜钼矿主成矿元素分布特征及富集机理.pdf_第4页
安徽池州马头铜钼矿主成矿元素分布特征及富集机理.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池州马头铜钼矿主成矿元素分布特征及富集机理.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575—582.2014地质学刊第38卷第4期doi:10.3969/j.issn.1674—3636.2014.04.575安徽池州马头铜钼矿主成矿元素分布特征及富集机理陈雪,马春,刘荣芳(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江苏南京210007)摘要:马头铜钼矿床是江南过渡带池州段达到详查级别的矿床。根据该矿床的矿化分布特征、6个钻孑L的成矿元素分析结果,结合镜下鉴定分析认为,马头铜钼矿床岩浆热源中心位于15线以南的西山岩体深部,成矿流体运移方向呈南南西一北北东、西山岩体深部一浅部、岩体中心一远离岩体的迁移规律。Cu、Mo、w等金属元素的迁移、沉淀、富集不是某一种因素单独造成的,而是

2、各种物理化学和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不同期次成矿流体产物的叠加。研究区成矿流体至少有2期,一期为富含以钼为主、伴生铜的热液,另一期为以富铜为主的热液。关键词:成矿元素;富集机理;矿化特征;马头铜钼矿;安徽池州中图分类号:P618.41;P618.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36(2014)04—0575一08O引言马头铜钼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下扬子坳陷带中江南过渡带池州段七都复背斜与贵池复向斜过渡地带,灌口向斜的北东段南东翼。该矿床是近几年在安徽江南过渡带发现的斑岩型钼矿床,现已查明钼资源量:矿石量6061.73万t,金属量31741.86t,平均品位0。052%

3、;铜资源量:矿石量398.56万t,金属量1I688.20t,平均品位0.293%(华东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2010),是江南过渡带池州段为数不多的达到详查程度的矿床。作为江南过渡带池州矿段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之一,其研究工作程度较低。2007—2010年,在池州马头地区开展了勘查工作,同时对矿区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时代、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该矿床属斑岩型成矿系统(张遵忠等,2009)。但由于当时的样品采集主要集中在地表、且新鲜的岩石较少,影响了对深部成矿的深入认识,故20l1—2012年,针对马头铜钼矿深部和外围找矿的关键问题,结合新的钻孔资料

4、进行了二次研究。通过对矿区主要成矿元素Mo、cu、w的赋存状态、纵剖面上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探讨这些元素富集沉淀的机理,为矿区寻找深部隐伏矿体及外围找矿提供理论依据。1矿区地质概况马头铜钼矿床位于池州市以南约50km,行政区划隶属安徽省池州市南部梅村。矿区出露地层简单,主要为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S,g)深灰、浅灰、黄绿色粉砂质页岩夹粉砂岩,中统坟头组(s,)灰、灰黄褐色粉砂岩夹砂质页岩,上统茅山组(S,m)灰绿、灰黄、紫色块状细砂岩夹粉砂岩和泥盆系上统五通组(D,彬)石英砂岩,第四系(图1)。矿区构造发育,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主要有北北向(F。断裂)、北西向(F:断裂)以及近南北向

5、(F。断裂)。其中,F,断裂性质为一东侧盘相对北移、西侧盘相对南移的左行剪切平移断层,走向北北东(100±),倾向北北西,倾角700~80。,在区域上长约8km,在研究区内通过的长度约3.5km。钻孔可见有连续发育的断层角砾及断层泥,工程揭露及研究表明,此断层起着导矿、配矿以及容矿的作用,对成矿具有重要意义(霍明宇等,2013;薛卫冲等,2013)。矿区岩浆岩出露面积较广(图1),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地表出露的主要斑岩体为下冲、西山、桐收稿日期:2013一11—04;修回日期:2014—02一10;编辑:侯鹏飞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老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项目“江苏省宁芜北段东带矿山密集

6、区深部铁矿战略性勘查”(1212011220681)作者简介:陈雪(1982一),女,工程师,硕士,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从事矿产普查勘探工作,E—mail:chen553xue@163.com576地质学刊2014年12月图l马头铜钼矿地质简图坑、栗子坑等。岩体以岩株为主,少数为岩脉,个别为岩瘤。平面上呈不规则状、肾状和脉状形态。岩体侵入于志留系坟头组中,受北北东、北西向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构造所控制。其中,下冲矿段含矿花岗闪长斑岩体出露于下冲地段,地表呈北北东向延伸,长1500m,宽100—300m,出露面积约0.24km2。经钻探控制,岩体向北西方向倾斜,西接触带倾角为30。~70

7、0,东接触带近直立(王伟华,2011)。矿区蚀变主要为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及泥化等,另发育有绢云母化、钾化以及后期碳酸盐化等蚀变。2主成矿元素分布特征2.1矿化分布特征矿床与成矿有关的矿化主要为钼矿化、铜矿化和钨矿化。2.1.1钼矿化钼矿化的分布主要受“三带一岩”控制,即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岩体内裂隙带、断裂破碎带及花岗闪长斑岩体是矿体有利的赋存部位。与石英细脉有关的脉状矿化:该类矿化赋存于石英脉中(图2、图3),与不含矿石英脉形成了较为密集的石英网脉带,南北长约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