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煤五矿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研究与分析.pdf

阳煤五矿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研究与分析.pdf

ID:57735624

大小:372.8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6

阳煤五矿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研究与分析.pdf_第1页
阳煤五矿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研究与分析.pdf_第2页
阳煤五矿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研究与分析.pdf_第3页
阳煤五矿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研究与分析.pdf_第4页
阳煤五矿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研究与分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阳煤五矿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研究与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6期矿山测量No.62013年12月MINESURVEYINGDec.2013doi:10·3969/j·issn-1001—358X-2013.06·12阳煤五矿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研究与分析张海港(阳泉新宇岩土工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阳泉045000)摘要:为充分合理的开采煤炭资源,有效保护地幔守护对下的安全,取得采煤时地标移动与变形参数,阳煤集团五矿在8303工作面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文中通过对8303工作面移动变形资料的总结与分析,取得了该山区条件下的采煤地表移与变形参数,为今后进一步指导采煤及保护煤柱留设、压煤开采以及处理村庄、土地、水源等采动损害问题提供技术依据。关键词

2、:观测站;移动变形;参数;分析中图分类号:TD32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358X(2013)06—0040—05阳煤集团五矿位于阳泉市以南平定县境内,矿庄——红岭村。太旧公路在观测站的西南侧通过,井井田面积79.94km,现主采15#煤层。为了充分大致与工作面推进方向(走向)平行,距工作面的平合理地开采煤炭资源,有效地保护地面受护对象的均距离约350m。太旧高速公路西南侧为北川河。安全,在五矿三采区15号煤8303工作面上方建立1.2煤层赋存条件及覆岩特性了地表移动观测站,本观测站观测资料分析的主要8303工作面开采石炭系太原组15号煤层,煤层任务是研究本矿区厚

3、煤层、大工作面综合机械化开厚度为5.74~5.42m,平均5.6m,夹矸0.1~0.3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求取本观测站观测条件m;煤层倾向大致向东;煤层倾角3。一17。,平均倾角下的地表移动范围角量参数、地表移动过程参数和约为5。;煤层底板标高在572—603m之间;煤层埋概率积分法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参数,为地面建筑物、深275—385m,平均309m;平均深厚比为43.5。交通设施和水体等受护对象的保护煤柱留设、压煤8303工作面上覆岩层主要为二叠系山西组和开采以及处理村庄、土地、水源等采动损害问题提供上、下石盒子组地层,岩性以砂岩、泥岩和砂质泥岩技术依据。观测站于2008年

4、12月17日进行了首次为主,单向抗压强度在30—60MPa之间,属于中硬。观测,至2010年5月10日最后一次观测工作结束,1.3工作面布置及采煤工艺历时2年5个月,合874天,共进行了21次观测。8303工作面走向(工作面推进方向,方位角为133。)长645m,倾向长184m。煤层平均开采厚度1地形地质及开采条件5.581TI。煤层平均倾角为5。。煤层平均开采深度为1.1观测站位置及地形地貌309in;平均开采深厚比为43.5。走向方向平均开采阳煤集团五矿8303工作面位于阳煤集团五矿宽深比为2.09;倾向方向开采宽深比为0.595。即五林井15号煤层扩三采区。工作面推进方向(

5、走走向为超充分开采,倾向为非充分开采。向)顺北偏西47。30方向布置。东北为与之平行布工作面采煤方法为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顶置的8305工作面,尚未开采;西南为太旧高速公路板管理方法为全部垮落。工作面平均推进速度(c)保护煤柱;西北与采区集中皮带巷(集中回风巷)相为2.1m/d,最高月推进速度(2009年6月)为80.25连;东南侧尚未布置工作面。In(合2.7m/d)。阳煤集团五矿8303工作面地表位于平定县冶8303工作面于2008年12月开始回采,至2009西镇红岭村西,观测区横跨二梁夹二沟,标高为850年11月结束。工作面回采率为85.52%。主要损失~940m之间,地

6、形起伏较大,属构造剥蚀地貌。观为厚度损失(占88%),其次为落煤损失(占11.7%)测区大部分地表为风化基岩,有少量黄土覆盖,松散和面积损失(占0.3%)。层厚度小于5m。地面植被稀少,均属荒山荒坡。2观测站布设及观测本观测站内无地面建筑物,仅东南侧有一小山40第6期张海港:阳煤五矿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研究与分析2013年12月2.1观测站设置3.1地表移动范围角量参数8303观测站共设置A、、C三条观测线。其中A地表移动范围角量参数包括移动边界角、移动线为走向主剖面观测线,由工作面中心偏向下山方角和裂缝角。其中边界角是按移动盆地边缘下沉10向25m,通过工作面的切巷沿工作面的推进

7、方向布mm的点确定;移动角按砖混结构建筑物临界变形值置;A、c二线为倾向观测线。其中B线距切巷420确定,即:m,距停采线220—280m;C线距切巷340m;距停采水平变形():2.0mm/m;线300~360m;曰、C二线相距80m。各观测线的长倾斜(i):3.0mm/m;度及测点数目如表1;观测线布置示意图见图1。曲率():0.2×10一/m。表18303观测站布置概况地表裂缝角则是按沉陷盆地裂缝区最外边界的裂缝位置确定。按上述标准在移动变形曲线图上确定8303观测条件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