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和录取机制研究.pdf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和录取机制研究.pdf

ID:57735740

大小:1.26 M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6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和录取机制研究.pdf_第1页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和录取机制研究.pdf_第2页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和录取机制研究.pdf_第3页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和录取机制研究.pdf_第4页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和录取机制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和录取机制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年第10期No.10,2010(总第369期)EDUCATIONALRESEARCHGeneral,No.369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和录取机制研究李凤甘犁杨小玲[摘要]关于填报志愿的时间,从考生总录取率考虑,知分填报优于估分填报,估分填报优于考前填报,但知分填报和估分填报的“高分低录”或“高分落榜”现象比考前填报更严重。从高校招生质量来说,考前填报优于知分填报,知分填报优于估分填报。随着分数信息的增多,考生总体录取率在不同录取机制下的差异愈加明显,完全平行志愿优于不完全平行志愿,不完全平行志愿优于梯度志

2、愿,并且“高分低录”或“高分落榜”现象会随着平行志愿的引入有所改善。但在完全平行志愿录取机制下,考生的第一志愿录取率比不完全平行志愿和梯度志愿更低。考生被第一志愿院校录取的概率在知分填报时最高,在考前填报时最低。改变志愿填报时间比改变录取机制的政策效果更明显,并且平行志愿的优势必须在分数信息较充分的时候才能显现。[关键词]高考;志愿填报;录取机制[作者简介]李凤,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成都611130);甘犁,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成都611130),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经济

3、系副教授;杨小玲,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成都610041)的现象。总体来说,实行知分填报志愿的省份数一、引言量呈上升趋势,2008年共有22个省份实行知分填报。(见下图)填报志愿的时间主要有三种:考前填报、估分填报和知分填报。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孰优孰劣至今未有定论。因此,不仅各省之间的志愿填报时间不同,许多省份也曾多次调整过填报时间。考前填报主要依据考生的平时学习情况与模拟考试成绩,但考试过程中的任何失误都可能导致落榜。估分填报是在高考之后知晓成绩之前填报志愿,主要依据考生

4、对高考发挥状况的估计,估历年各种志愿填报时间的省份数量分布图分填报不必过分担心临场失误,但如果估分处理有学者分析了在梯度志愿模式下考前填报、不当,考生也很可能与高校失之交臂。知分填报知分填报和估分填报对人才筛选效率的影响,发是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考生能做到心中现三种填报方式之间不存在帕累托改进,但在许有数,但也有可能产生“高分扎堆”和“成批落榜”多情况下,考前填报和估分填报可能达成社会应—53—有效率,其中又以考前填报可能性更大。[1]也有表12008年各省第一批次志愿填报时间和录取机制学者认为,从考

5、生间博弈的策略复杂性和避免高考前填报估分填报知分填报分低录角度来说,知分填报在完全信息下优于考福建、江西、内蒙前填报,这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天津、山西、古、宁夏、广东、广梯度志愿黑龙江西、西藏、海南、河地区采用出分填报志愿的模式。[2]北、云南、青海在投档录取机制方面,自高考制度建立三十河南、新疆、重庆、山东、湖北、多年来,几乎所有的省份都实行梯度志愿。梯度不完全平行志愿北京陕西四川、吉林、甘肃志愿录取机制也称为“波士顿机制”①。在这种录浙江、安徽、取机制下,高分考生如果未被第一志愿院校录取,完

6、全平行志愿上海辽宁湖南、江苏则很难被同批次的第二、第三志愿录取,因为每个高校都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除非录取名额未满才会考虑第二志愿考生。2008年2月,教育部首次对高考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改革,拟在全国二、模型设计与模拟分析推广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②在平行志愿方式下,考生可在每个录取批次中填报若干个平行的(一)模型设计学校,录取时按照“位次优先,遵循志愿”原则,即1.高校:m所大学,用ci表示其质量排名,i=将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依次检索其全部志愿1,2,…,m。每所大学提供z个录取名额④。高校质院校是

7、否有剩余名额,直到被符合条件的学校录量排名为公众信息,c1>c2>…>cm,c1表示排名第一取。许多省份为避免制度转变给考生所带来的负的学校,cm表示排名最后的学校。面影响③采取了折中的投档录取方式——不完全2.考生:n名考生,用ql表示考生质量,l=1,2,平行志愿,即第一志愿为梯度志愿,其余为平行志L,n。ql整体呈正态分布,ql~N(µ,δ)。ql值越大,愿。在2008年,有6个省采取了完全平行志愿,10考生质量越高。考生最终考试成绩为Rl,Rl=ql+个省采取了不完全平行志愿,其余省仍采取梯度v1,

8、v1为独立随机误差项,v1~N(µδ1)。最终考试志愿。从趋势上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省份实行成绩与考生质量的误差是由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平行志愿录取方式。(见表1)和考生临场发挥水平所导致。综合而言,3种不同的志愿填报时间和3种不3.志愿填报:每名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选同的录取机制形成了9种招生录取模式。除了“考择3所大学,志愿集hl={ci,ci+1,ci+2},ci为第一志愿,前填报梯度志愿”这一种模式之外,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